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寺本《玄應音義》珍藏於日本名古屋市佛寺七寺,为唐代古写经手钞本,对文字学、汉字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就研究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未能完全用现代语言学、文字学理论对《玄應音義》中的文字现象进行窮盡分析研究,提取出文字学理论;二是雕然曾作了一些共时層面的描写分析,并使用共时材料敦煌卷子,但未能使用历时简帛、碑刻材料作历时比对,失去纵横觀照,语料利用价值未能完全发掘。有鍳於此,本文探用语言文字学与文献学相结合的方法,首次窮盡性地切分出《玄應音義》文字的电子圖片,编排成字谱,全面獲得第一手资料,为系统研究七寺本《玄應音義》文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输文把傅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结合起来,通过日本七寺藏玄應《一切经音義》用字现象研究,旨在揭示汉字的发展和使用规律,为汉字史研究提供资料,同时考察日本手抄本古写经文字的实际使用面貌。全文共分序论、文字分类研究、文字共时比较研究、文字历时比较研究、文字特徵、成因分析及影响等五章。第一章绪论。旨在概述选题缘起、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目的、研究材料、研究的理输方法与途径等。第二章《玄應音義》文字分颊研究。按照性质的不同,我们把《玄應音義》的文字现象分为异體字、同形字、假借字、借音记录音譯外来词的字等四类,其中異體字部分最複雜。按照来源的不同,異體字可以分为源於古文字、省简、记號化、增繁、同化、異化、訛混、改换、类化、位移、武周新字等十一種。我们以现代通行的繁體字作为标准正體字,以构件为单位,过行类推比较研究,全面而客观地揭示了七寺本《玄應音義》的文字面貌。第三章《玄應音義》文字共时比较研究。我们把《玄應音義》与同时代的文字材料进行共时比较研究,对论七寺本《玄應音義》与《干禄字书》、敦煌卷子等两種文献字形问题。我们比较的重点放在異體字上。与唐代的正字标准《干禄字书》的比较表明,七寺本《玄應音義》所使用的文字来源多途,其正字坚持《说文》为标准,其中一少部分字略有異写,其通行字和俗字主要沿用汉魏六朝碑刻的異體字。反映唐代的书写规范,是《玄應音義》文字的性质。与敦煌写卷文字比较表明,二者大同小異,七寺本《玄應音義》反映的文字现象更接近於玄應时代的文字面貌。第四章《玄應音義》文字历时比较研究。我们把《玄應音義》与不同时代的文字材料进行历时比较,探讨了文字的源流、演变轨迹及其规律。为了反映事物之间的傅承关系及其主體,我们按照《玉篇》与《篆隸万象名義》、汉魏六朝碑刻文字、《说文》大徐本的顺序讨论,(加注:《说文解字》是篆书,《玄應音義》是楷书,本来不同體、不同质,难以比较,但如果从结构,而不是體態上考察,二者之间仍然存在可比较之处。)以便清晰地展示《玄應音義》的字形来源和源流关系。比较的重点仍放在異體字上。与《玉篇》残卷比较,《玉篇》残卷袒的異體字以省简、记號化、增繁、異化等类型为主,换言之,主要是異写字;七寺本《玄應音義》则各種类型都非常丰富,異写字和異构字数量都很龐大。这主要因为《玉篇》是该时代规范性的语文字典,而七寺本《玄應音義》则是解释佛典的专书词典的手钞本,字形自然丰富多样,无所不包。二书收字虽不全同,但重合部分写法完全一致,即使不同的字,其主要构件相同,书写一致,表现出極强的共同性。这表明七寺本《玄應音義》封南朝梁《玉篇》畴代的文字的继承。《篆隸万象名義》虽然反映南北朝时期的文字规范面貌,卻用的是唐代的书法习惯书写,所以,该书體现南朝时期的文字规范,卻反映唐代的书写实际。与《说文》比较,《玄應音義》有继承、有发展,如《玄應音義》所讨论的部分字形由《说文》正體变为異體,而部分《说文》異體变为正體,可见汉字的规范化是個动能的发展过程。第五章《玄應音義》文字的特徵、成因及其价值。《玄應音義》的文字特徵主要有:體现唐代的文字规范标准、文字来源於多種途径、形聲字和会意字是主要造字方法、體现了构件理念、趨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类義内容的多样性、继承和发展、多数異體字是由两种以上的因素形成等。《玄應音義》文字的主要成因包括:汉字意音文字的性质和书写快捷、简便、借字记音始终是汉字表意文字的有益補充等。《玄應音義》文字的价值有:为后世保存了富时的实际书写形體,为后世保存了丰富的汉字字形、字音、字義,提出了文字规范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