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寝具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_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伴寝工具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根据人类的需求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寝具在形式和功能上不断变化和升级,寝具出现过很多形式,如“席”、“床”和“榻”等,它们除满足人的“睡卧”需求之外,有时还充当着坐具的功能。“席”是石器时代出现的第一种寝具形式,作为人睡觉的工具可以防潮、防湿,此后“席地而居”的生活习惯一直延续到汉朝,北魏时期出现了“渐高型”家具,经历两晋、南北朝的演进,至唐朝时期“垂足而坐”才完全取代了“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西汉时期出现了当做“坐具”使用的“榻”,低矮、无围子;到东汉时已发展出了“屏风”和“榻凳”,“榻”的形式越来越复杂,高度也增加了;“榻”在隋唐、五代都有发展,且具备了“睡卧”的功能。床由最开始“只是高于地面的土台”,发展到隋唐时期的“四面床”,再到享誉世界的明清“架子床”、“拔步床”,这些不同类型的床是人们生活起居方式演变的实物史料。研究寝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式与功能的演变情况,是对中国家具发展研究的有力补充,有利于发掘寝具演变的动力因素,为我们今后寝具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其他文献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不仅存在于多种细胞表面,而且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即可溶性TNFR。sTNFR作为TNF活性的调节因子与结疾病的病情密切相关。临床上sTNFR可用于对结辨珠诊断和治疗。
没有观众就没有市场。中国纪录片要打破“高成本、低收视率”的尴尬局面,抢占中国这个大市场,就需要制作出符合中国受众审美观的纪录片。在保持纪录片真实性的前提下,将中国传统
介绍了毫米波雷达的应用及国外典型先进的直升机载毫米波雷达的现状,同时从毫米波雷达对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毫米波雷达的无源和有源干扰方法。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脓毒性休克综合征,脑膜炎球菌病、肠道感染及慢性胃炎、胃溃疡中干素及其他细胞因子作用的研究成果。
本文分析了脊髓灰质炎、麻疹和乙型肝炎疫苗的热稳定性,提出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疫苗热稳定性的要求,介绍了几种旨在改善脊髓灰质炎疫苗热稳定性的新方法。
在编辑活动中,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编辑工作的需要,多元主体共存是编辑工作的新要求.在主体间性理论的观照下,作者、编辑、读者是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
以纯化重组蛋白为免疫原的疫苗均有免疫原性不强的缺点,传统铝盐佐剂是弱佐剂,只能增强部分抗原的免疫原性,且主要诱导TH2型免疫应答,不能对细胞内感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因
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G(IgG)可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或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存在着各种类型的IgG受体,在生理和病理状态
1994年10月~1995年2月,甲型流感(H3N2)、甲型流感(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在亚洲、美洲和欧洲的许多国家中继续传播.1994年10~12月,很少有流感报告,但在1995年1和2月,流感疫情加重
1993年10月~1994年2月流感疫情 1993年10月~1994年2月,在欧洲和北美以甲型流感(H3N2)病毒为主;亚洲报告有甲型流感(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H1N1)病毒少见。 1993年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