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紫草素通过内质网应激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来源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qx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以食管癌(human esophageal cancer,HEC)细胞KYSE180和KYSE450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乙酰紫草素诱导内质网应激的信号通路,并阐明内质网应激与乙酰紫草素诱导的食管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为乙酰紫草素作为抗食管癌的潜在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本实验以食管癌细胞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不同的浓度的乙酰紫草素(0,0.625,1.25,2.5,5,10和20μM)分别作用于食管癌细胞KYSE180、KYSE450、KYSE510、EC109、EC9706和TE10六种细胞系,观察24小时后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半数抑制率IC50以确定乙酰紫草素敏感株以及乙酰紫草素的最佳作用浓度。2.1000个/孔KYSE180细胞接种至六孔板,过夜。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酰紫草素(0,0.15,0.3,0.6,1.2和2.4μM)作用KYSE180细胞24小时后更换为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每隔2天进行换液,实验持续两周,经甲醇固定,吉姆萨染色后,计算克隆数,阐明乙酰紫草素对KYSE180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3.2.0×105个/孔KYSE180和2.5×105个/孔KYSE450细胞接种至六孔板,待其贴壁。不同浓度的乙酰紫草素(0,1,2,4和6μM)处理KYSE180细胞;对于KYSE450细胞乙酰紫草素的浓度为0,1,2,3和4μM,24小时后,收集细胞,4°C预冷的PBS缓冲液洗涤两遍,用70%乙醇4°C静置过夜固定,离心去除乙醇,加入含有50 mg/L RNase A和50 mg/L PI染料的PBS缓冲液,37°C避光孵育30 min,用40μm细胞过滤筛过滤后,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检测。4.收集经不同浓度乙酰紫草素处理的KYSE180细胞和KYSE450细胞,PBS缓冲液洗涤两遍后,Annexin V-FITC/PI双染,避光孵育15 min,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5.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酰紫草素作用于KYSE180细胞及KYSE450细胞24小时或者利用一确定浓度的乙酰紫草素作用于KYSE180细胞及KYSE450细胞不同时间,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以及内质网应激反应相关蛋白的表达。6.构建荷瘤裸鼠模型,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乙酰紫草素,通过观察肿瘤体积大小、重量和小鼠体重变化检测乙酰紫草素在体内的抗肿瘤活性。7.将裸鼠肿瘤组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病理制片,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特征。8.不同浓度乙酰紫草素处理后的KYSE180和KYSE450细胞,提取细胞总RNA,经RT-PCR得到的c DNA或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表达或利用XBP1特异引物进行常规PCR,产物经酶切检测XBP1是否激活。结果:1.乙酰紫草素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食管癌细胞KYSE180、KYSE510、EC109、EC9706、TE10和KYSE450细胞的活力。乙酰紫草素对各食管癌细胞的IC50介于1.69~13.25μM之间,其中KYSE180细胞和KYSE450细胞的IC50值小于其他细胞系,分别为3.72和1.69μM,提示KYSE180细胞和KYSE450细胞对乙酰紫草素更加敏感。2.乙酰紫草素显著抑制KYSE180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并呈剂量依赖性。对照组的克隆数可达301个,而当乙酰紫草素浓度达1.2μM时,KYSE180细胞几乎无法形成克隆。3.乙酰紫草素有效的使食管癌KYSE180和KYSE450细胞的周期发生不同程度的阻滞。其中,KYSE180细胞在低浓度乙酰紫草素处理后,G1期阻滞比较明显,而中高浓度的乙酰紫草素以诱导S期阻滞为主;KYSE450细胞在低浓度乙酰紫草素处理时以S期阻滞为主,但中高浓度的乙酰紫草素却表现出G1期阻滞。表明了乙酰紫草素可以通过阻滞KYSE180细胞和KYSE450细胞细胞周期的方式抑制其增殖。4.乙酰紫草素使KYSE180细胞和KYSE450细胞形态均发生明显改变。细胞失去原有的贴壁形态,出现皱缩、变圆、脱落悬浮,并呈剂量依赖性增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经不同浓度的乙酰紫草素处理24小时后,KYSE180细胞和KYSE450细胞凋亡率均呈剂量依赖性地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乙酰紫草素可显著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5.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显示,当乙酰紫草素浓度为2μM时,KYSE180细胞和KYSE450细胞内的PARP开始出现明显的剪切形式,并呈浓度依赖性增加,而cleaved caspase-3则在3μM以上的乙酰紫草素处理24小时后开始显著激活。以上结果表明,乙酰紫草素能够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方式诱导食管癌细胞的凋亡。但是促凋亡蛋白BAX变化并不明显,可能并未参与乙酰紫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6.乙酰紫草素作用于食管癌KYSE180细胞构建的裸鼠成瘤模型,结果显示,随着给药时间延长,乙酰紫草素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肿瘤体积差异越显著,平均肿瘤重量显示,乙酰紫草素可显著降低肿瘤重量,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降低。然而实验组小鼠的体重在经过乙酰紫草素处理10天后开始略有下降,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7.将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乙酰紫草素处理后,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显著降低。提示随着乙酰紫草素浓度增加,食管癌细胞增殖能力减弱。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乙酰紫草素浓度增加,肿瘤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BIP、CHOP的表达也随之增加,提示乙酰紫草素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8.Western blotting检测了一系列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内质网应激的标志蛋白BIP随着乙酰紫草素的处理而显著上调,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e IF2α(S51)在乙酰紫草素处理1小时后就显著上调,一直持续近24小时。说明乙酰紫草素激活了内质网应激中的PERK/e IF2α信号通路。此外,乙酰紫草素处理后,KYSE180和KYSE450细胞内,IRE1α,Ero1-Lα,CHOP和PDI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而Calnexin的表达水平却显著下降。9.随着乙酰紫草素浓度的增加,KYSE180和KYSE450细胞中无法被Pst I酶切的XBP1逐渐增加。表明乙酰紫草素可以激活IRE1/XBP1信号途径。10.通过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了乙酰紫草素处理后内质网应激相关的基因表达,除了BIP外,CHOP,ATF3,ATF4的表达均呈剂量依赖性上调,其中ATF3和CHOP上调的幅度最为显著,但ATF6变化不明显。乙酰紫草素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上调ATF3和CHOP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结论:1.乙酰紫草素显著抑制食管癌各细胞系的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介于1.69~13.25μM之间,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肿瘤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2.乙酰紫草素可激活caspase-3,促进PARP剪切,诱导细胞凋亡,但BAX变化不明显,提示乙酰紫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可能并不需要BAX的参与。3.乙酰紫草素显著抑制荷瘤裸鼠体内肿瘤的增殖,减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重量。4.乙酰紫草素诱导食管癌细胞内质网应激,上调BIP、PDI等表达,下调Calnexin的表达,并激活PERK/e IF2α和IRE1/XBP1途径,从而诱导ATF3和CHOP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背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临床甲减)是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正常上限,而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的甲状腺疾病。其发病率与年龄及性别有关,有研究显示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大量的研究表明,TSH存在广泛的甲状腺外多器官组织作用,尤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有研究表明亚临床甲减可通过影响脂代谢平衡、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等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痫与非难治性癫痫及对照之间的lncRNA差异表达谱,探索lncRNA在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挑选差异表达明显且有疾病鉴别意义的lncRNA作为难治性癫痫的潜在标志物。方法根据诊断标准和相关分类标准选出难治性癫痫患者、非难治性癫痫患者各5例,并选取3例健康志愿者做对照。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提取全血RNA,样本检测合格后进行RNA-seq。得到数据后初步分析,剔除不合格的数据。对l
目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越来越重要,而不同的医学成像方式对乳腺病灶的检测效果各异,如图像显示、密度和信号等。因此,设计多功能、多模态乳腺体模对多种不同医学成像方法的定量和定性评估至关重要。本文旨在:1.探讨不同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塑化剂混合比的等效组织材料(tissue-mimicking materials,TMMs)的机械性能(如:泊松比
研究背景与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为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带来巨大的经济及社会压力,但是F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因此,探究其发病机制对于此疾病诊疗有重大意义。胃肠道黏膜中的炎性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肥大细胞(Mast cell,MC)、淋巴细胞(Lymphocyte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亚临床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的急性心肌梗死亚临床心功能不全患者共40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全部给予肠溶阿司匹林、他汀类调脂药、低分子肝素、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方案治疗,尽早行PCI血运重建治疗。研究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
学位
目的: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尽管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很高。糖尿病作为冠心病的等危症,明显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国内外研究证明,DPP-4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首次以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DPP-4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血脂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