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工农业的迅速发展造成珠江水源局部区域水质受到微污染。为了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规定以及符合一些前瞻性指标的要求,进行现行水处理工艺的强化研究,成为一条经济成本优势和较为可行的途径。通过对不同时期珠江广州河段水质物化特征规律、水质污染所造成的影响作用进行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达到优化、改进和指导水处理工艺的目的。
通过对珠江水源水质表征,从水质影响因素的角度明确了广州河段原水水质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对于原水混凝过程中絮体形成起一定影响作用的水质因素主要为无机高价阴离子(硫酸根和硅酸根离子)、有机物分布特征与碱度物质。原水SUVA值较低表明天然来源腐殖质物质偏少。化学组分分级研究表明原水DOM化学分级特征具有季节间变化、季节内稳定的特性。枯水期亲水部分含量较高是制约混凝工艺去除DOM的重要因素。丰水期水质DOM中憎水和弱憎水部分含量约占70%。因此水处理工艺的改进应重点关注季节的变化。珠江枯水期原水中氨氮和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造成滤池亚硝化、水质异味等现象。
在混凝工艺方面,利用聚合铝混凝过程中混凝剂投药量与pH值变化关系的近似计算方法,与实际珠江原水体系中混凝剂投加过程的酸碱滴定试验进行对比研究,说明对于复杂原水体系的酸碱平衡过程可以应用相应的计算模式。由此对预测不同投药量下水处理体系pH值的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在不同pH范围和不同投药量时混凝剂中的高分子形态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机理。通过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PAC1因为形态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在更广的pH值范围内发挥很好的电中和作用,并且碱化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明显。当pH值在近中性范围时,由于颗粒物复稳现象,PAC的絮凝去浊效果随着碱化度的升高而略有下降。
在过滤工艺方面,针对含氮化合物在滤池过滤过程中转化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采用亚氯酸钠抑制滤池亚硝化现象取得明显效果。
在活性炭吸附工艺方面,试验证明采用具有特定空间立体结构的吸附质来评价粉末活性炭的内部孔隙结构,与实际水样吸附效果和活性炭物理指标分析结果相一致。因此提出了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来衡量活性炭的性能。通过采用化学组分分级、物理分级和有机物成分等方法表征生产流程各阶段实际水样有机物去除机理,为水处理过程提供参考数据。
强化工艺是水厂应对微污染水源的有效手段,包括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应用和混凝pH值的准确控制;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价和选择活性炭以提高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性能;对过滤工艺中含氮化合物迁移转化的控制以提高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