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A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一线城市为首的地方政府开启的“人才抢夺战”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人力资本集聚不均匀的现象。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人力资本已然成为提高国家生产率、加快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地方政府一方面通过户籍限制控制人口的流入,而另一方面通过“人才抢夺战”战略加强人才的引入。人力资本在某一特定区域的集聚是否能促进城市的生产发展?人力资本集聚水平较高的城市能否通过经济要素空间上的相互作用促进邻近城市生产率的提高?“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引导人力资本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城市生产率的带动作用?这些都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探寻上述问题的答案,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探讨了人力资本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首先,从规模经济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专业化分工、拥挤效应等五个角度,在理论层面探讨了人力资本集聚对城市生产率作用的渠道和机理。其次,对当前中国城市人力资本水平及集聚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集聚程度呈现由东到西递减的趋势,城市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特征。最后,本文利用我国268个城市年度面板数据和按经济划分的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年度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从理论机制上看,人力资本集聚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专业化分工、拥挤效应等五个渠道影响城市生产率。其中规模经济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与专业化分工对城市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促进作用,而拥挤效应对城市生产率的提高产生阻碍作用。因此人力资本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是集聚效应与拥挤效应的综合作用结果。(2)在不考虑空间因素的情况下,基础回归中对残差的空间识别检验结果显示,经济要素存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因此空间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从整体分析结果可知,人力资本在空间上的集聚可以显著地提高城市生产率。从区域差异化角度来看,人力资本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呈现由东到西递减的趋势。(3)从空间角度分析,人力资本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可以通过偏微分方程分解为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分解结果显示人力资本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城市生产率作用的大小及贡献率呈现出由东到西递增的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中央政府应该加强高素质人力资本尤其是高端产业人才的培养。其次,地方政府应在制定积极合理的人才引进策略的同时通过深化户籍改革政策破除人才流入壁垒。最后,各级政府应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人才交流与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周边城市人力资本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以此优化人力资本的空间布局,充分发挥人力资本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带动作用。
其他文献
中国家族企业在经济增长当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之一。然而,市场数据研究却表明,其可持续发展状况很不容乐观。因此,家族企业如何突破制度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研究问题。本文拟从企业本质,即家族企业是家族企业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特别契约这一全新的角度,运用博弈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探究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制度保证。家族企业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
学位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兴起,对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研究层出不穷,研究范围涉及各个领域,通过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单纯的物质资本投入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世界的发展,物质资本的影响力开始减弱,人力资本逐渐登上舞台。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指出我国需要在经济发展上不断进行调整,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形式,而人力资本就是这场经济转变的关键。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
学位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最小社会单位,家庭的形成以夫妻婚姻关系的缔结为标志,婚姻幸福是家庭稳定的前提,因此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然而,近年来中国的离婚率逐年攀升,现代婚姻稳定性弱化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劳动力市场性别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微观角度来看,家庭是劳动力的供给方,劳动力市场性别结构的变化对家庭分工产生了深刻影响,“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模式受到挑战
学位
丰富优厚的本土资源只是城市发展的先天条件,各种各样的工业资源也不会永葆一座城市发展的后劲,那么,城市如果要发展,高技术产业才是主要驱动力!因此,研究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非线性关联特征及空间交互效应机理具有现实紧迫性。在考察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绩效时,有必要在分析框架中加入空间集聚因素,以更细致、全面地研究空间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门限及溢出效应,鉴于此,论文做了以下研究:  (1)双重
学位
新制度经济学的提出与发展,为当前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关于制度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文献开始层出不穷。目前相关研究中更多的依然以单边制度质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及采用单一指标来衡量两国制度差异对直接投资的影响。一来现有文章中对制度距离指标的选取以及划分不够详细,二来专门研究制度距离影响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投资的文献比较少。因此,在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宏观背景下,随着对沿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渐提升,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然而,基于文化差异视角的服务贸易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结论莫衷一是。因此,深入探讨文化差异对双边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对于厘清文化差异影响服务贸易的作用机理和促进服务贸易高效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文化差异影响贸易的相关文献,分别分析了文化差异带来的信息成本和契约成本,解释了文化差异通过贸易成本途径影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中国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随着社保类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的加大,大中型企业为员工参保已基本常态化。但小微企业受自身效益和市场环境的约束,更多地表现为被动为员工参保缴费,近半数员工甚至没有养老保险。根据2013年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2.3%。调查也显示小微工业企业中农民工
学位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随后受到相关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我国企业“走出去”事业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2015年底,中国对外投资数额首次超过实际利用外资额,标志着一个资本输出的时代已拉开帷幕。伴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国对外投资事业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台阶。同时,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再度现出抬头迹象,而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加快,制造业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全球制造业贸易也逐渐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由于各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特征各不相同,这为各国带来了不同的比较优势,也使得各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各不相同。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提升,贸易强度不断增大,贸易伙伴也日益多元化,但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仍然较低。因此,如何通过改善贸易网络特征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学位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不断增长。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同时为金融危机后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不断发展的同时背后隐藏的投资风险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多维角度界定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的范围,而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定量的角度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