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医疗急救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基于云南省院前急救现状的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qiangis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院前医疗急救是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救中心作为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归属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促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居重要地位。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开展的情况,能反映了一个国家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公共卫生水平和公共福利等综合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人们对健康保障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院前医疗急救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功能完善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医疗卫生事业深化改革的迫切需求。   院前医疗急救与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构成了完整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但是,我国的院前医疗急救的建设与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相比明显滞后,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而关于院前医疗急救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的研究也处于对一些现状的总结和未来发展的反思初级阶段,因此,本研究以云南省为例,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探讨院前医疗急救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本研究主要采用现状调查的方法,通过填写调查表和实地访谈调查,对云南省院前急救机构的人员情况、经费保障情况、通讯调度情况、装备设备情况和存在问题等进行院前急救资源方面的调查,汇总数据,分析云南省院前急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提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对策。   本研究认为,云南省院前急救资源极其缺乏,人民群众对院前急救日益增长的需求与院前医疗急救能力不足的矛盾突出,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院前急救的建设和监管。首先,应增加人员编制,保障运行经费,建立健全省级、州(市)级、县(市、区)级和乡镇级四级院前急救网络,建立先进的调度系统,装备相应的救护车和医疗设备,实现院前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通过选择合适的院前急救运行模式,强化管理职能,完善管理制度,进行急救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的能力,实现院前急救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院前急救资源,建立高效运行的急救中心,保障院前急救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共享卫生改革发展成果。
其他文献
2009年12月成都提出要重点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将成都打造成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而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区的形成,有限的土地供给将成为
五年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回顾党的十五大以来的工作时说,五年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如果被人介绍为“作家”,那么对方的反应十之八九会眯缝起眼睛,带着含意不清的笑,从嘴巴里叭哒出几个字:噢,美女作家.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所谓“新的实际”,主要有两方面.其一,马克思创建劳动
“两型社会”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命题,同时也是以人为本,协调入地关系和发挥土地资源利用效益之根源所在。在此背景下
著名经济学家胡钧教授,1928年出生,山东烟台人.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49年入华北大学政策研究室工作,1950年转入中国人民大学,同年9月调入政治经济学教研室,随苏联专家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1952年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至今.
"两课"实践课程是"两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两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另一个环节是理论传授),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手段.1997年,我们开始对"两课"实践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探索,至2000年,我们已建立了一整套较为科学的"两课"实践课程结构体系,并在全校"两课"教学中组织实施.经过6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我校的"两课"实践课程体系已日臻完善,形成了有较强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为实现"两课"的教学目标,推动"两课"教学改革做出了贡献.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教育方法、教学观念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对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周肇光:近几年,西方产权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香港大学张五常教授把在香港已出版的文集在内地再次出版,并时常到国内高校和电视台演讲,学术界评价反差巨大,从而形成了一股"张五常热".作为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您是国内最早系统地对张五常教授进行学术反思的学者,请问为何要开展理论批评?
教育部推行校务公开制度以来,全国各高校逐步开展了校务公开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同.但是,高校校务公开还存在诸多不足:有的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有的工作随意性较大:有的工作处于低水平重复的局面等.笔者认为,建立高校校务公开的良性运行机制是进一步深化高校校务公开工作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