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力作为一种廉价且丰富的生产要素,曾支撑我国制造产业持续、飞速地发展,由于劳动力低成本、规模大的特征,我国制造业获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比较优势。然而,我国目前的劳动力供给正处于深刻变革当中,随着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老龄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已呈明显趋势性,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制造业成本结构的变化,由此也改变了制造业要素投入的结构和产业升级的路径。 为适应劳动力成本变化的新环境,积极改变我国制造业原有的产业结构,学者们开始了相关研究。现有文献多从宏观层面入手,通过要素替代效应探讨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投入要素的影响,或者通过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然而鲜有研究将劳动力成本对投入要素和技术创新的影响聚焦于微观企业的成本结构变化,即从微观角度来说,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企业的要素投入产生了如何的影响,对企业的生产成本结构产生了如何的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这种技术创新对企业生产成本结构又会产生如何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以往文献少有涉及的,但这些问题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焦点。 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规范研究上,对要素替代、诱致性创新以及技术有偏性等理论进行归纳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做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以我国30家仪器仪表上市企业 2012 年—2016 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生产函数模型,实证验证了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引发的要素投入替代效应;另外,本文选取 3 家典型的仪器仪表制造企业进行多案例分析并构建关于生产成本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假设;基于理论假设,以面板数据为基础,对劳动力成本和成本结构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仪器仪表制造企业存在着显著的要素替代效应;(2)不论是企业资产折旧还是原材料成本,当劳动力成本相对于其他成本上升时,劳动力要素投入价格与折旧、原材料成本有比较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企业的创新行为可以作为中介变量传导劳动力成本对其他成本结构的影响。 根据以上研究,论文从以下几点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1)企业的发展战略应该摒弃传统的狭义的单纯以低工资为核心的竞争战略,构建以单位劳动力成本为核心的竞争战略;(2)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提高技术水平;(3)构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培育与发展政策助推机制。 本文的创新点有:(1)不同于现有大多数文献将行业或产业的劳动力成本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将研究视角具象化到了微观企业;(2)现有文献大多分析要素投入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投入要素成本的相互关系;(3)以往文献往往单独研究要素替代或诱致性技术创新而忽视了两者的内涵联系,本文将诱致性技术创新作为要素替代效应的一种作用机制,探讨了诱致性技术创新在要素替代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