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狱制改良运动拉开了中国监狱走向行刑现代化的大幕,也开启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可谓影响深远。在狱制改良中,以修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狱制改良派,睁眼看世界,将目光投向西方诸国及日本,通过采取多种方法,广泛吸取先进国家的狱制管理经验,为我所用。特别是在行刑理念的比较选择中,将最先进的教育刑理念引入狱制改良之中,从而实现了纲举目张的效果。这不仅是由于教育刑正当其时地成为西方及日本等国家的主流行刑理念,也在于教育刑本身的理论进步性暗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使得二者得以较好地融合。与此同时,教育刑理念的引入与实践对中国监狱的转型发展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不管是从思想层面的启迪心智,还是到立法制度上的贴合设计,最后再到具体行刑活动与管理上的诸多举措,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教育刑理念的浸润。可以说清末民初教育刑的实践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监狱发展走向,也对后世监狱发展及格局奠定,甚至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狱制改良及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在教育刑理念的指导和影响下,监狱当局和有识之士从宏观的立法层面、中观的制度层面、微观的行刑层面,较为全面地吸收和实践着教育刑理念。从宏观立法上来看,第一部监狱法律《大清监狱律》通篇就贯彻了教育刑理念,并因此影响了后来的监狱立法,成为后续监狱立法的范本,教育刑理念得到了立法层面的一以贯之。在中观制度层面,清末民初的监狱制度体系基本完成了从封建监狱制度向现代监狱制度的转型,引入或设立了许多诸如减刑、假释等现代监狱制度,逐渐融入了世界行刑大潮流。从微观行刑层面来看,清末民初的监狱在行刑的具体活动中,愈发文明与科学,对罪犯人权的保障提升到新的高度,对监狱的建设与管理水平也突飞猛进。虽然,清末民初的中国监狱,借时代的东风,得以实现改良,从而引入与实践了教育刑理念,但也因为时代动荡,风云变幻,狱制改良的进程并不顺利。可以说,这也使得教育刑理念的实践从一开始就注定命运坎坷,必将面临着许多困难,从结果来讲,确实不尽如人意。指导思想上的论战与不统一,立法层面的理想主义,制度层面的形式化和随意性,行刑活动也不够系统和精致,这些不足之处,大大地削弱了教育刑理念的功能发挥,教育刑理念未能全面深入地走向国人的头脑之中,也没有在实践层面起到预计的效果。本文在绪论部分,阐明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研究方法和思路。在主体论述中,本文首先从清末狱制改良入手,简要概述了改良之前的旧监行刑状况,介绍了教育刑理念的主要内容及实质,并分阶段阐明了教育刑理念在清末民初的引入过程。其次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教育刑理念在清末民初监狱立法、制度设计与具体行刑活动方面的实践状况。最后,在概括实践状况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进步性与局限性两个方面,对教育刑的实践情况进行了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