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牵牛杂交育种与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elsetsha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矮牵牛(Petunia hybrida)原产于南美洲,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因其花型奇特,花色丰富,适应性强等特点广泛栽培,被喻为“世界花坛花卉之王”,但由于现今市场上种子资源大多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因此自主培育我国的矮牵牛品种很有必要。本试验在已有的矮牵牛自交系中选择8个优良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2进行杂交配组,一方面对各组合的单果结实量、从授粉到成熟的平均结实天数、种子发芽率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对各组合的杂种优势分析、主要观赏性状组合间的比较、配合力效应分析以及花色的遗传分析等研究初步筛选出15个F1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另一方面选择其中4个优势组合与市场上流行的品种进行发芽率和其它主要观赏性状的比较,明确了本课题组自育杂种一代的性状优势和推广利用价值,可以进行试种推广。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矮牵牛组合间平均单果结实量存在显著差异,36个矮牵牛组合的平均单果结实量是0.01976g,其中80%的组合的平均单果结实量大于亲本的平均单果结实量。各组合的总平均结实天数是32.31d,组合间的平均结实天数差异极显著。8个亲本的平均发芽率为69.80%,28个杂交组合的平均发芽率为82.37%,其中杂种F1代中有15个组合的发芽率超过了平均值,57.14%的组合超过亲本的发芽率,这说明矮牵牛F1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矮牵牛11个自交系间花粉萌发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自交系H和9萌发率最好,都在50%以上,其次是自交系S(44.75%),自交系I和F白花的萌发率最低。(2)主要观赏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表明:矮牵牛在株高、花数、分枝数、花葶长、节间距这些性状总体上具有超亲优势,超亲优势变幅最大的性状是花数,达到了129.14%,最小的是花径,只有35.05%。各观赏性状的杂种优势变幅都很大,为我们今后在广阔的空间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杂交组合提供了可能。(3)通过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合花色遗传分析和田间试验观察,综合性状优良,具有较大推广利用价值的组合有:Z×M、9×Y、F大白×F黄、9×I、9×F黄、ZxF黄、Z×K、I×F大白、M×F大白、Y×M、Y×I、Z×Y、I×K、YxF黄、IxM。(4)通过自育杂种一代与市场上的流行品种进行主要观赏性状比较,其中绿荷(F大白×F黄)、相思(ZxF黄)表现出了极强的竞争优势,知己(I×F大白)、紫水晶(ZxS)也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可以进行试种推广。
其他文献
【正】 白话长篇章回小说《于公案奇闻》,是清中叶产生的一部典型的公案小说,与《施公案》的刊刻年代几乎同时。现存的清嘉庆五年(1800)序刻的集锦堂本,仅比《施公案》最早刻
重复刻板行为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对国内外关于自闭症刻板行为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从重复刻板行为的类型、功能性行为分析、干预的实验设计和干预方法4个
牛支原体是引起牛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给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论文对近期国内外关于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牛支原体肺炎的防控提供参考。对牛
选用以超细高活性氢氧化镁为载体的有机硅系阻燃剂(FRX-210),制备了无卤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并采用氧指数仪和锥型量热仪研究了FRX-210对PBT的阻燃作用.结果表明,添加
  目的:探讨不同ELISA试剂在实际检测HIV应用中存在的差异.方法:使用STAR全自动加样仪和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分别用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年无偿献血
针对Icoz等引入的一种Kantorovich型Bernstein-Stancu算子及其逼近的正定理,文章进一步推广了相关结论,建立了其逼近时的Voronovskaja型渐进估计.
机械化秸秆整株还田技术作为一项培肥土壤地力、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的农机化工程,在原平市两高一优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技术从1989年开始试验,1991
"会计信息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的"(Zeff,1978),它是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披露充分、可靠、有利于使用者决策,则有利于资本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实现
湖南省湘乡市农机局退休工程师肖明德,研制成功新式小型“特种水产快速养殖越冬供热保温设备”。获国家专利,并推荐参加1996年9月北京中国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展示。
全县基本情况 尚义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晋冀蒙交界处,属张家口坝上地区.总人口19.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63万人,辖7镇7乡172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2632.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