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地震前兆仪器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2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满足地震行业对地震前兆仪器远程监测系统的需求,本文在原有的十五、十一五地震前兆仪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固定远程监测系统的数据平台,主要设计了基于地震行业专网的数字化地震前兆仪器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三大模块。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地震前兆仪器的发展和监测系统的现状、发展趋势,研究了C/S架构、多线程交互技术、TCP协议和SOCKET通信等系统所需的核心技术,指出了整个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在整体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分别对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的功能结构,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阐述。本文的核心主要是地震前兆仪器远程监测系统的三大核心模块的核心业务的设计和界面实现,分别是设备状态监测模块、设备实时波形监测模块、进程及生存状态监测模块。三大模块的核心业务设计主要从模块的功能实现、逻辑流程和接口进行详细阐述;模块的界面实现具体包括三方面:一是从选择仪器、仪器状态、仪器告警、仪器日志等四方面对设备状态监测模块进行界面设计实现,其次是设备实时监测的波形实现,最后是进程及生存状态监测的界面实现。本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和良好的可操作性,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各项功能运行正常,我们可以通过地震行业专网建立国家台网中心,区域台网中心和各地台站之间的多元化实时监测业务。
其他文献
高频超视距雷达工作在高频段,能够突破地球曲率的限制,对视距之外的机动目标进行有效检测。它还具有覆盖范围大、全天候等特点,因此在经济和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高
针对不同阵形自适应干扰抑制及和差测角性能差异问题,研究阵形与干扰抑制性能和测角性能的关系,完成对常见平面阵形的性能评估。首先,开展了基于自适应干扰抑制性能阵形评估
计算机视觉的研究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飞速发展,人体行为分析在智能监控、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和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与解说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经济价值,成为了计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作为一种新式微波成像系统,能够突破传统雷达分辨率的限制,对场景作两维高分辨率成像。不断提高其分辨率始终是SAR成像发展中面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Industri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简称工业 CT或ICT,它利用射线穿过物体时发生衰减并将由传感器获得的数据进行重建由此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清晰、
利用高频段垂直极化电磁波在海洋表面绕射的原理,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High Frequency Surface Wave Radar, HFSWR)能够实现全天候、大范围超视距探测,并且可以避免针对传统微波雷
为了在4G应对WiMAX(World 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的竞争,LTE(Long Time Evolution)演进到LTE-Advanced以取得更高的传输速率,更小的错误率,更低的时延
深空探测作为空间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经济意义,深空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深空探测任务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深空探测范围增大、通信传输距离趋近极
近年来网络编码容量问题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但现在网络编码容量的研究都假设网络是静止的,极少涉及到节点移动情况下的研究,因此本文主要从节点移动性角度来分析MANET的网络
极光作为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产生的典型电离层踪迹,其形态和变化过程对研究空间天气活动极为重要。日侧冕状极光作为极光一种重要形态,能够反映磁正午时期太阳风和地球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