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及其主要品系抗病性评价研究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erorn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西橡胶(Heveabrasiliensis)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棒孢霉落叶病是近20年来影响橡胶树生产最为严重的叶部病害之~,对亚洲天然橡胶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2007年我国首次报道发现该病在橡胶树上的为害。本研究通过对国内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进行病情调查和病菌分离,在获得致病菌基础上开展了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测定及其分子鉴定,并利用强致病菌株接种鉴定、粗毒素叶片针刺接种鉴定以及粗毒素叶片萎蔫生物鉴定对45个橡胶树品种进行了抗病性评价,获得了以下主要的研究结果: 06-07年,先后3次对我国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等橡胶树主产区进行病情调查,掌握了棒孢霉落叶病基本病情,获得橡胶树多主棒孢菌株50个。 多主棒孢病菌基础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地方的多主棒孢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都有分隔、浅色至褐色,但菌株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云南菌株HCCYN01基内菌丝产黑褐色色素,而其它菌株产棕色色素:HCCYN01菌株边缘产橙红色色素,广西菌株HCCGX01边缘产橙黄色色素,而海南两株菌株边缘产灰白色色素;自然侵染橡胶树叶片的分生孢子比生长在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具有更多的隔膜,分生孢子更细长、弯曲;菌株以乳糖和麦芽糖为最佳碳源,以酵母浸膏和蛋白胨为最佳氮源:通过纸片诱导可以获得病原菌分生孢子。 多主棒孢病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在我国海南、云南和广西等省区的橡胶树多主棒孢病菌菌株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ITS序列只有在个别菌株的个别碱基上出现差异,同源性高达99.5%以上,且与GenBank中收录的橡胶树多主棒孢菌的ITS序列同源性也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同源性达99.5%以上。这说明发生在国内几个垦区的棒孢霉落叶病确为多主棒孢病菌[Corynesporacassiicola(Ber.&Curt.)]侵染引起。 国内6个多主棒孢菌株(包括一个番木瓜多主棒孢菌株)序列与印度菌株HCCYD01序列相比,在135位点处有一个碱基发生突变(T→C);国内菌株序列比较结果发现,HCCGX01菌株在194位点处有一碱基发生突变(G→A),HCCHN01在366位点处有一碱基发生突变(C→A),其余序列相同。这些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发生在国内橡胶树上的棒孢霉落叶病很可能与其它寄主上的多主棒孢病菌变异侵染橡胶树有关。 利用强致病性菌株接种鉴定、粗毒素叶片针刺接种鉴定以及粗毒素叶片萎蔫生物鉴定对45个橡胶品系进行了抗病性评价结果发现,不同橡胶品系对棒孢霉落叶病的抗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在供试的45个品种中,不同抗性评价方法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抗病品种占13.3~17.8%;轻感品种占66.7~73.4%;易感品种占11.1~17.8%。
其他文献
玉米穗粒腐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真菌性病害,该病不仅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其产生的次生代谢物已威胁到人畜健康。近年来随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玉米穗粒腐病已成为国内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围绕玉米穗粒腐病抗性,利用分子数量遗传学等方法鉴别出一些抗病QTL,加深了对抗病性的认识。为了揭示多基因位点控制复杂性状的抗病机制,需要对抗病性状进行剖分。在课题组抗源筛选的基础上,首先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