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自然干扰下大熊猫空间利用与活动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u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且濒危的珍稀物种,是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然而由于大熊猫栖息于森林山谷中,对人类具有较高的警惕性,对大熊猫的行为和生态学研究主要依赖它的活动痕迹,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熊猫在与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本研究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利用GPS项圈自2010年3月开始跟踪5只野外大熊猫,基于大熊猫活动位点数据和活动水平数据,同时结合遥感数据,汶川地震后地震灾害体内更新植被的样方监测数据,放牧样方监测数据以及红外相机数据,研究人类和自然干扰下大熊猫的空间利用与活动模式特征,以期为大熊猫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大熊猫野外放归项目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满足一只大熊猫的生存空间的家域面积为1.29~2.53km2,考虑到在不同位置核域内的迁移路径,大熊猫的家域面积为2.07~4.80km2。几只大熊猫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内,而每只大熊猫有其相对独立的生存空间。成年大熊猫家域内利用斑块呈集中分布格局,雌雄个体家域面积相差不大,而亚成体的利用斑块分散分布,家域面积明显高于成体。大熊猫家域内的平均坡度范围在25°~29°之间,但是坡度频数的分布多呈负偏态分布,30°以上所占比例更大。成年大熊猫从核域到整个家域,平均坡度逐渐增大。   (2)大熊猫的平均活动率在0.49~0.62之间,春季(4~6月)是大熊猫活动水平和活动率的高峰期,夏秋季(7~10月)大熊猫的活动水平和活动率明显降低,冬季(11月至第二年3月)大熊猫活动水平和活动率再次升高;大熊猫具有相对稳定的昼夜活动节律,不受年份、季节等时间因素,气温、降雨、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大熊猫的昼夜活动节律受光周期的影响,具有晨昏活动习性,大熊猫普遍存在3个活动高峰:分别出现在黎明至上午(7:00~12:00),黄昏前后(17:00~19:00)和午夜前后(23:00~1:00);与活动高峰相对应,大熊猫在两个活动高峰之间有一个活动低谷,分别出现在午夜至黎明(0:00~7:00),下午(14:00~16:00),晚上(21:00~23:00)。大熊猫的年龄、个体大小和生理状态都明显地影响着大熊猫的活动水平。老年个体和亚成体的活动水平明显偏低,体型较大的大熊猫活动水平明显高于体型较小的大熊猫。正处于生仔、育幼过程中的大熊猫,活动率和活动水平明显升高,生仔年份的活动水平也显著高于非生仔年份。大熊猫活动水平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生理期(如受孕期/未受孕)的大熊猫在不同家域水平尺度和时间尺度上活动水平分布特征不同。   (3)汶川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对生物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影响,地震灾害体上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地降低;另一方面,在土壤比例高,坡度小的地震灾害体上,更新植被恢复速度较快,截止到2011年11月,地震灾害体上有更新草本层植物115种,更新灌木层植物83种,乔木层植物25种,平均植被覆盖率达63%,更新植被平均高度82cm。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灾害体内土壤比例、坡度和周边乔木层郁闭度是影响植被恢复的主要因子。人熊猫家域内,发生地震灾害面积和所占比例都很小,在50%水平的家域内,基本未发生地震灾害。地震后大熊猫及其他野生动物更多选择距地震灾害体400之外区域活动,与面积小的灾害体相比,大熊猫及其他野生动物距面积大的灾害体距离更远。不同种类的动物对灾害体的适应机制不同,有蹄类动物,更偏爱选择在有更新植被的地震灾害体内取食。   (4)马主要分布在大熊猫适宜生境内,马群的主要活动区域的物理环境生境因子,包括海拔、坡度与河流距离,生物环境因子,包括森林覆盖度,人类活动干扰因子,包括道路距离,都与大熊猫适宜生境高度重合。马群对大熊猫主食竹一冷箭竹采食强度较大。大熊猫与马保持距离在1000m以上,对引入马群的行为响应机制为躲避,引入马群后,大熊猫放弃原有生境,转移到其他区域生活。   (5)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到野生动物20种,家养动物2种,分别为马(Equuscaballus)和家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相对丰富度最高的3种野生动物为水鹿(Cervus unicolor)、大熊猫和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这3种动物的相对丰富度之和达到69.86%。马群活动区域的红外相机野生动物的拍摄率明显低于其他附近区域,表明野生动物有躲避马群的行为,通过大熊猫照片和录像估计核桃坪-三岔沟区域分布有11~16只野生大熊猫。
其他文献
行书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条幅张晓东(广东):书法的欣赏,我认为第一眼是看出处,没有来历的“我体”不能作为书法来欣赏,最多是在写毛笔字而已,只有取法古人,才会高古,才
在自然界中,植物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免疫防御体系抵御外来病原菌的入侵,其中,植物抗病蛋白通过对病原菌无毒蛋白的特异性识别,激活抗病反应介导小种专化性抗性。这类抗性往往伴随有
测量系统的误码率和话音通道质量对数字传输系统性能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某数字传输特性分析测试设备研制项目,通过Labwindows/CVI8.1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实现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们仿造雷达的结构做成由天线系统、接收系统和记录设备系统构成的射电望远镜,用于接收天体发射出的无线电波,射电天文学也算是由此诞生。射电天文通常通过对电磁波的接收处理来实现观测,所有宇宙空间中的天体和物质都可以被作为对象,比如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和尺度稍微扩展一些的银河系都可以找到观测的对象,再到更远的银河系以外的观测目标。射电天文学是使用射电望远镜系统在无线电波段研究宇宙中各类天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本文中,我们对SnO_2一维纳米材料形貌结构、掺杂组分的控制合成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采用气相输运沉积工艺合成了纯净的SnO_2纳米线和Z字形纳米带以及Co掺杂的SnO_2纳米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对这些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其生长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分析了SnO_2Z字形纳米带的场发射性能以及Co掺杂SnO_2纳米线的
基准电压源电路是模拟集成电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被广泛地应用在诸如模拟/数字转换器(A/D Converter),数字/模拟转换器(D/A Converter),电源控制电路(Power management c
传统的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arleystripemosaicvirus,BSMV)及以本生烟为中间寄主的BSMV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genesilencing,VIGS)技术,可作为有效的反向遗传学方法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