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熟语可译性程度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t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架起了源语文化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桥梁。汉语熟语和英语习语都具有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汉语熟语英译研究对于日益增长的中西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为蓝本,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汉语熟语的特点以及英汉之间的差异,探讨文学作品中汉语熟语的可译性程度问题。汉语熟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熟语一般语言凝练而意义深远,熟语的运用体现了作者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儒林外史》是一部反映中国帝制时代各阶层人民思想意识、生活的鸿篇巨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中,作者对熟语的巧妙运用是《儒林外史》语言方面的卓越成就之一。中西方文化以及表达形式存在巨大差异,汉语熟语与英语习语在形式构成上各不相同,因而熟语的翻译对每一位译者来说都任重而道远。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注重交际,其功能对等理论实质上并非数学意义上的“对等’而是一种“近似”。在实际翻译中,功能对等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最贴近的自然对等”是翻译者的追求所在,在指导熟语英译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对《儒林外史》中熟语的翻译分析得出,汉语熟语的可译性是有限度的,其程度高低不同,不同的语言文化在表达上存在共通之处,使得部分熟语在目的语中找到理想的对应翻译,但更多的是不同语言文化背景造成的熟语可译性程度的降低以及不可译性的存在,削弱了原语的感染力和文学性。作为译者,在文学作品的熟语翻译过程中,要有读者意识,注意联系上下文语境,译出可接受程度更高的译文,更加充分地体现原语的感染力,从而更好地传播源语信息和文化内容。
其他文献
定向运动的飞速发展,为军校学员按地图行进训练提供了更广泛的组训模式和参赛平台,但是二者在地形要素的标示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实现二者更好的融合互通,通过分析和比较
国家对于高层次创业人才非常重视,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若干引进政策和措施,但是对地方经济社会效应而言,并没有真正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而且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目
吉县是山西省的国家级重点扶贫县之一,也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一个生态严重脆弱县,该县屯里镇太度村的各种生态灾害尤其是黄土滑坡、湿陷严重威胁着当地农民的住房安全,为此开展的灾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亚硝酸盐是水产养殖系统中一种潜在的污染物,淡水鱼类通过鳃主动吸收亚硝酸盐,导致体内亚硝酸盐的浓度过高。海水鱼类对亚硝酸盐的敏感性较低,但仍可以通过肠和鳃吸收亚硝酸
采用一种新的设计方法来研制一种小体积的窄带陶瓷滤波器。此种方法仅采用一种标准的压电振子 ,并与一定的电容网络相结合 ,就可实现通常由串、并联两种振子构成的滤波特性。
知青作家的人生启蒙处于一个英雄主义精神被极度夸大了的时代 ,童年时代的英雄故事和英雄幻想对知青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知青文学创作的英雄主义精神经历了一个由
面对外界的“误解”和批评,韦努蒂最终把异化归化论简约为对外语文本和文化的伦理态度。本文重点论证了把归化异化和种族中心主义捆绑起来的荒谬性。而种族中心主义是一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