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重庆某地区猪瘟免疫效果的监测与评估

来源 :塔里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524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瘟是一种以急性、热性和接触性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2008-2017年对猪瘟施行强制性免疫,可以使猪群保持较高的免疫水平。疫苗免疫是现阶段猪场防控猪瘟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措施,通过制定合适的免疫方案和采用恰当的生物安全措施来全面防控猪瘟,虽然可以使猪瘟得到有效防控,但依然不能完全清除病原。近年来猪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大大降低,但是由于各地的饲养环境和施行防控措施的差异,部分地区依然存在非典型猪瘟,因此对不同区域免疫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分析猪瘟的免疫效果尤为重要。为了解重庆某地区在2016-2020年期间对猪瘟(CSFV)的防控情况,本实验对该地区2016-2020年期间采集的38905份血清样品和644份猪组织及器官样品分别进行抗体和病原检测。通过对不同养殖模式、不同区域、不同年份、不同季度和不同月份的猪瘟免疫合格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养殖模式下猪瘟血清抗体检测合格率:2016-2020年规模场分别为97.63%、89.02%、92.54%、96.40%、86.74%,散户分别为91.03%、82.74%、90.91%、93.52%、79.99%;不同区域(1-26个采样点)猪瘟血清抗体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3.67%、96.85%、92.90%、65.28%、91.17%、92.61%、92.56%、98.08%、97.73%、90.23%、89.52%、97.20%、93.09%、87.31%、93.73%、97.17%、93.98%、69.14%、91.89%、91.21%、94.28%、95.16%、89.90%、92.71%、79.09%、90.13%;不同年份(2016-2020年)猪瘟血清抗体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3.05%、84.91%、91.38%、94.66%、81.80%;不同季度血清抗体检测合格率:2016年1-4季度分别为96.44%、94.83%、97.69%、85.84%,2017年1-4季度分别为91.58%、81.45%、89.51%、79.65%,2018年1-4季度分别为81.06%、88.92%、97.39%、98.69%,2019年1-4季度分别为94.40%、94.81%、96.62%、93.44%,2020年1-4季度分别为97.04%、67%、79.41%、73.81%;不同月份血清抗体检测合格率:2016年1-12月分别为98.85%、92.11%、96.75%、100.00%、76.75%、99.01%、99.25%、98.23%、96.59%、71.08%、81.84%、99.82%,2017年1-12月份分别为98.57%、95.62%、87.68%、84.19%、81.15%、76.25%、95.80%、79.425、94.21%、89.84%、70.73%、68.98%,2018年2-7月份分别为90.09%、73.88%、88.97%、96.41%、21.33%、99.84%,2018年9-11月份分别为96.08%、98.70%、98.68%,2019年1-5月份分别为90.30%、95.24%、97.67%、90.30%、99.39%,2019年8-12月份分别为97.66%、98.83%、96.20%、88.59%、96.68%、100.00%,2020年1-7月份分别为99.22%、95.88%、60.34%、71.67%、67.50%、66.67%,9-12月份分别为84.30%、79.33%、70.16%、76.47%。说明该地区2016-2020年5年期间规模场的猪瘟免疫合格率高于散户的免疫合格率,这说明在猪瘟的防控上规模场更具有优势;通过分析26个养殖区域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发现24个区域的猪瘟血清检测合格率在70%以上,19个区域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在90%以上,说明该地区猪瘟防控较好,仅2个区域的免疫合格率低于70%,这两个区域需要加强免疫;2016-2020年期间每个年度猪瘟的抗体水平并没有呈现明显的规律,每年的猪瘟免疫抗体水平比较高,个别年份免疫抗体合格较低与当地防疫政策的变化和猪场非洲猪瘟的发生有一定关系;通过统计各季度的免疫抗体合格率,说明寒冷季节或者天气变化频繁的季节可以影响猪瘟的免疫合格率。猪瘟免疫合格率在各月份之间并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从病原检测来看,结果显示样本总体阳性率为0.57%,表明该地区猪群带毒率较低,猪瘟的防控较好,猪瘟病毒零星散发依然存在。
其他文献
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严重影响养殖业发展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均有副结核病流行,主要损害牛等家养反刍动物,引起顽固性腹泻、进行性消瘦,病理上以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皱襞为特征。本病被OIE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目前我国副结核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危害,越来越引起规模化养殖场的注意和关注。我国牦牛副结核病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新
学位
数字技术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以数字化生产力利用为主要标志的新发展阶段,催生了新型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服务管理方式,增加了残障人员广泛参与生产、平等享受生活的机会,提升了政府对残障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了残障人员事业走上新的发展台阶。当前,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助残服务数字化改革等已成为各地推动残障人员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这些举措并不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推动作用、发挥残障人员的主观
学位
为探明膜下滴灌棉田长期不同水肥运筹对土壤氮分布特征及淋溶的影响,提出较优的水肥管理模式。以新疆库尔勒市包头湖农场新疆棉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究示范基地(始建于2008年)为对象,延续监测点共设的4个处理:不施氮肥(TR1)、常规灌水施氮(TR2)、优化灌水(TR3)和优化水氮(TR4),分析不同水氮处理在延续生产12年后棉田土壤NO3--N时空分布规律和棉花生长特征。研究不同水氮调控下南疆膜下滴灌棉
学位
大肠杆菌是引起奶牛乳腺炎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因该菌感染引起的奶牛乳腺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此外,由于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造成奶牛乳腺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问题突出,亟需开展对该菌的防控研究。新疆南疆地区是重要的奶牛养殖地区,为进一步了解该地区奶牛乳腺炎源大肠杆菌的流行特点、耐药性及探寻可能的防控方法,本研究开展如下研究:1.南疆地区奶牛乳腺炎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为了解新疆南疆奶牛
学位
报纸
为明确一膜三行种植模式下,不同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20-2021年在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新疆阿拉尔试验站(40°51′N,81°30′E)开展两因素裂区试验,以品种为主区(P1中641和P2中88),种植密度为副区(设置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M1:12×10~4株/hm~2、M2:18×10~4株/hm~2、M3:24×10~4株/hm~2),设置3次重复,研究不同品种和密度对棉
学位
目的 探讨基于破窗理论的干预措施对老年肾穿刺活检术患者应对方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14例老年肾穿刺活检术患者根据建档顺序分两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基于破窗理论的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并发症、术中配合程度、干预满意度,对比干预前后心理状态(SCL-90)、应对方式(MCMQ)及生理应激指标[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结果 干
期刊
新疆是我国红枣的主产区,红枣产业更是南疆地区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矮化密植技术的推广,大型枣园开沟施肥机具不再适用于新的种植模式,因此需要改进枣园开沟施肥机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枣园开沟施肥机具存在的不足,对现有的枣园开沟施肥机具,通过理论分析、仿真、试验验证等方法进行了结构优化和关键部件参数优化,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基于现有的偏置式枣园开沟施肥机具,本文设计成一种具备偏
学位
土壤盐渍化会阻碍农作物正常生长,进而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土壤盐渍化信息对农田盐渍化治理有重要意义。由于传统土壤盐分调查方法效率低下,使用新方法统计土壤盐分信息并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三维可视化系统设计,并依此得到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信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在土壤盐分的相关研究中,其电导率与含盐量为正比关系,可以使用电导率反映土壤中含盐量的多少。本文选取新疆南疆阿拉尔市农田作为试验区,使
学位
近年来,羊肚菌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羊肚菌的烘干保存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的烘干房仍存在着如烘干过程中温度和湿度变化幅度大、能源浪费严重、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空气能热泵烘干是一种先进的烘干技术,不仅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还能更方便的调节其温度和湿度,但如何有效调控空气能热泵烘干过程中的温湿度,以获得优质稳定的烘干羊肚菌产品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空气能热泵型羊肚菌烘干房为研究对象,对热泵型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