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契丹为10世纪初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之一,其建立的王朝(907—1125)时称“契丹”、时称“辽”,先后与五代、北宋对峙,对中外历史、文化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据相关史料记载,契丹人创制并使用过两种文字,即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其中契丹大字创制于辽神册五(920)年,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的协助下,仿照并简化汉字笔画形体创制而成的一种表意成分比较多的文字;契丹小字由皇弟耶律迭剌创制,是一种拼音文字,对其创制时间史籍无明确记载,可能略晚于大字。该两种文字在辽朝境内通行二百余年,金灭辽后仍被沿用至金章宗明昌二(1191)年十二月“诏罢契丹字”,从此逐渐被世人遗忘,慢慢成为了无人通晓的死文字。
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从我国内蒙古、辽宁、河北、陕西以及蒙古国、俄罗斯等地陆续出土的契丹大、小字文献,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心研究,从而诞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契丹文字研究。迄今已公开发表的契丹大、小字文献主要以石刻文为主,其中包括帝后哀册和贵族、大臣墓志铭等,其体裁虽单一,但为契丹文字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现随着新文献的不断出土和研究工作的日益积累,契丹文字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契丹小字研究已有了突破性发展,据统计,已释读的契丹小字原字约有300个、词语3100余条,这对契丹语另一载体-契丹大字的解读提供了可靠参考和有利证据;迄今发现的契丹大字文献有近20件,字数达3.5万余字。现已鉴别的大字字形有近2500个,其中已被解读的大字有近250个、词汇有600多条、附加成分有若干种。
本文研究对象-契丹大字《维南赡部洲大辽国铭》为新发现的一份珍贵资料。其由志盖和志石两部分组成,志石正面楷书契丹大字31行,共约1191字,镌刻工整、字迹清晰、保存完好。据笔者考证,志主耶律李家奴敞史为契丹六院部蒲古只夷里堇房六诸父之后、辽玄祖胞兄痕得·贴剌夷离堇第七代子孙,与道宗皇帝同辈、志文撰者耶律慈家奴从弟。本研究对蒲古只夷离堇房分支的追溯和耶律慈家奴族系的定位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该墓志内容与契丹小字《萧太山将军永清郡主墓志》《萧查剌相公墓志铭》《南赡部洲大辽国故迪烈王墓志文》《耶律兀没副署墓志铭》和契丹大字《耶律突里不郎君墓志碑》《故永宁郡公主墓志铭》等均有关联。故有必要对该墓志铭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研究。
该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校勘学”的方法,对原石文献和拓片进行比较,完成了电子录文和释文;利用“比较文字学”的方法,对《维南赡部洲大辽国铭》为中心的相关大、小字文献进行对比研究,释读了一些契丹大字;利用“历史语言学”的方法,对契丹语与蒙古语族语言尤其与中古蒙古语之间进行比较研究,确定了部分语词的同源关系。文章由“引言”、“正文”、“结论”和“附录”四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交代了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等;“正文”第一章介绍墓志铭基本信息、完成志文电子录文和释文的同时对相关史料进行了整理;第二章主要对志文内容进行叙述的同时解读了若干契丹民族语词;“结论”部分对本文所涉及的契丹语词汇意义和语法现象进行了总结;附录由参考文献、字词索引和致谢组成。
本文通过对《维南赡部洲大辽国铭》为中心的相关大、小字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①完成墓志铭电子录文、释文的同时,统计出了19个新字形;②解读阳性基数“一、四、五、六、八”的同时,对前人已辨别的“二”构拟了读音;③识别阴性“长”的同时,对阴、阳性序数词“第五”的四种形体进行了解读;④释读地名“迭剌部霞濑益石烈耶律弥里”、官职名“敞史”“近侍”、人名“涅里”“萨剌德”“叔剌”等的同时对50余个契丹民族语词的读音、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进行了解读;⑤在发现部分契丹大字分写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字亦有音节文字性质的观点;⑥结合相关史料文献,整理出了志主的家族世系表。
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从我国内蒙古、辽宁、河北、陕西以及蒙古国、俄罗斯等地陆续出土的契丹大、小字文献,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心研究,从而诞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契丹文字研究。迄今已公开发表的契丹大、小字文献主要以石刻文为主,其中包括帝后哀册和贵族、大臣墓志铭等,其体裁虽单一,但为契丹文字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现随着新文献的不断出土和研究工作的日益积累,契丹文字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契丹小字研究已有了突破性发展,据统计,已释读的契丹小字原字约有300个、词语3100余条,这对契丹语另一载体-契丹大字的解读提供了可靠参考和有利证据;迄今发现的契丹大字文献有近20件,字数达3.5万余字。现已鉴别的大字字形有近2500个,其中已被解读的大字有近250个、词汇有600多条、附加成分有若干种。
本文研究对象-契丹大字《维南赡部洲大辽国铭》为新发现的一份珍贵资料。其由志盖和志石两部分组成,志石正面楷书契丹大字31行,共约1191字,镌刻工整、字迹清晰、保存完好。据笔者考证,志主耶律李家奴敞史为契丹六院部蒲古只夷里堇房六诸父之后、辽玄祖胞兄痕得·贴剌夷离堇第七代子孙,与道宗皇帝同辈、志文撰者耶律慈家奴从弟。本研究对蒲古只夷离堇房分支的追溯和耶律慈家奴族系的定位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该墓志内容与契丹小字《萧太山将军永清郡主墓志》《萧查剌相公墓志铭》《南赡部洲大辽国故迪烈王墓志文》《耶律兀没副署墓志铭》和契丹大字《耶律突里不郎君墓志碑》《故永宁郡公主墓志铭》等均有关联。故有必要对该墓志铭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研究。
该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校勘学”的方法,对原石文献和拓片进行比较,完成了电子录文和释文;利用“比较文字学”的方法,对《维南赡部洲大辽国铭》为中心的相关大、小字文献进行对比研究,释读了一些契丹大字;利用“历史语言学”的方法,对契丹语与蒙古语族语言尤其与中古蒙古语之间进行比较研究,确定了部分语词的同源关系。文章由“引言”、“正文”、“结论”和“附录”四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交代了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等;“正文”第一章介绍墓志铭基本信息、完成志文电子录文和释文的同时对相关史料进行了整理;第二章主要对志文内容进行叙述的同时解读了若干契丹民族语词;“结论”部分对本文所涉及的契丹语词汇意义和语法现象进行了总结;附录由参考文献、字词索引和致谢组成。
本文通过对《维南赡部洲大辽国铭》为中心的相关大、小字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①完成墓志铭电子录文、释文的同时,统计出了19个新字形;②解读阳性基数“一、四、五、六、八”的同时,对前人已辨别的“二”构拟了读音;③识别阴性“长”的同时,对阴、阳性序数词“第五”的四种形体进行了解读;④释读地名“迭剌部霞濑益石烈耶律弥里”、官职名“敞史”“近侍”、人名“涅里”“萨剌德”“叔剌”等的同时对50余个契丹民族语词的读音、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进行了解读;⑤在发现部分契丹大字分写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字亦有音节文字性质的观点;⑥结合相关史料文献,整理出了志主的家族世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