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小麦的生产,在部分小麦产区危害严重。利用抗条锈病基因资源培育小麦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但由于条形柄锈菌和小麦品种的协同进化,许多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抗条锈病基因逐渐对新生条锈菌生理小种失去抗病功能。为此,发现和利用小麦条锈菌非常规寄主来源的抗病基因(非寄主抗病基因)或许成为小麦持久抗病育种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大麦(Hordeum vulgare ssp.vulgare)为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st)的非常规寄主,对Pst的侵染表现免疫。本研究鉴定到三个能被Pst侵染的野生大麦材料(H.vulgare ssp.spontaneum)。利用对于Pst表现抗病的野生大麦(PI 466050和PI 466186)分别与感Pst的野生大麦(PI 264220和PI 560559)杂交,构建了两个独立遗传群体,发现两者携带同一抗病位点,并将该大麦抗Pst位点定位在大麦第7染色体长臂上,现命名为Rps6。等位测验表明Rps6与中国栽培大麦“Y12”中的YrpstY1相同,而标记分析也证明了Rps6位点在美国栽培大麦“Tamalpais”中的存在,说明Rps6位点可能在野生和栽培大麦中普遍存在。本研究利用包含大约5,500个单株的遗传作图群体将Rps6基因锁定到了一个0.14cM的区间,对应大约500kb的大麦基因组序列,短柄草和水稻对应的共线性区间则分别小于94kb和9kb。由于在短柄草和水稻的共线性区间并未发现典型的抗病基因,将需要利用染色体步移等方法从ue约抗病大麦亲本上获得Rps6基因。大麦Rps6基因将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也将为解析非寄主抗病机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