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持续震荡和众多金融机构的巨额损失,增加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鉴于危机对世界金融体系产生的巨大影响,对于其形成因为的分析有助于深刻理解当前金融市场运行的内在特征,发现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和金融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考相应的改进措施等。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对次级债危机的成因进行了一定分析,但由于危机本身还没有结束,一些新的问题还在不断暴露,因此除了对宏观经济波动和住房按揭贷款的阐述外,对于次级债危机成因,特别是内在机制方面的分析还不够全面和透彻。为此本文将通过整理和归纳危机产生的过程和影响,结合学术界在相关领域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探寻经济环境背后引发流动性危机扩散的深层次因为。
考虑到危机的成因比较复杂,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分析因利率上升导致的次级贷款人违约风险如何引发资产价格的震荡,金融机构的巨额亏损和资金拆借利率的高企,进而演变成为影响整个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其次通过对金融衍生产品内在信用扩张特点的分析和计算,考察次级债的风险向其他资产组合的扩散作用,并对受影响的资产规模进行估计:最后从金融机构内部的激励机制出发,分析激励和约束的不对称对于金融从业人员行为的错误引导,从而人为加大了金融体系内部的风险积累。
通过上述分析,文章得出了以下结论:资产证券化是一把双刃剑,要妥善处理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信用衍生品的高杠杆率交易、产品信息披露机制的缺失和监管机构对衍生品交易的管控不力造成了风险在整个金融体系内的扩张与扩散,引发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金融行业过度的竞争和过于强调短期业绩的激励机制促使从业人员脱离实际金融需求,偏好从事高风险投资和交易活动,增加了体系内的风险积聚。根据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文章最后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关于审慎处理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理性应对全球金融市场的联动,和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适度监管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