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疾病发病的遗传基础及干预靶点的初步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碱基切除修复基因hMYH和hOGG1的基因突变与间质性肺疾病易感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关系研究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指以肺泡壁为主并包括肺泡周围组织及其相邻支撑结构病变的一系列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和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都是ILD分类中较为常见的类型。ILD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大体上其发病病因包括环境触发因素和遗传易感性。  ILD发病过程中伴随着内源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增高。内源性活性氧的上升导致DNA氧化损伤。DNA氧化损伤被认为在多种肺疾病如ILD的发病机理和疾病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修复DNA氧化损伤的一个重要机制是碱基切割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BER)途径。hOGG1基因(human oxoguanine glycosylase 1,hOGG1)和hMYH(human MutY homolog)基因是碱基切割修复途径的两个重要成员,在修复DNA氧化损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研究发现,联合敲除hOGG1和hMYH基因可导致小鼠更易罹患肿瘤,这表明hOGG1和hMYH基因功能联合失活可能伴随着疾病发病风险上升。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在人类基因组中的Alu序列插入与许多疾病相关,而AluYb8是最活跃的Alu亚家族之一。在中国人群中,我们组首次发现并报道hMYH基因的第15内含子存在AluYb8序列插入突变。5非翻译区(5 UTR)通常在转录水平及转录后水平上影响基因表达。疾病相关基因5UTR的突变可能严重影响的疾病进程。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分析在ILD患者中hMYH基因第15内含子AluYb8序列插入突变以及hOGG1基因编码5UTR的第一外显子区的遗传突变,并进一步分析其突变与ILD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中,随机募集226位ILD患者,441位健康个体和103位肺炎患者。分离所有样本外周血淋巴细胞并提取其基因组DNA。运用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鉴定分析hMYH基因的Alu Yb8序列插入。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HRM)分析技术和DNA测序用于鉴定分析hOGG1基因编码5UTR的第一外显子区的突变。hMYH和hOGG1基因变异与ILD发病易感性研究的统计方法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我们的结果显示,ILD患者中hMYH基因AluYb8插入变异的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2,OR=1.338,95% CI:1.065-1.681); OP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亦见显著性(P=0.006,OR=2.099,95%CI:1.252-3.519)。在IPF患者中,尽管hMYH基因AluYb8插入的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标准(P=0.234,OR=1.796,95% CI:0.702-4.594)。我们在hOGG1基因编码5UTR的第一外显子区突变分析中检测发现5个突变位点:c.-18 G>T,c.-23 A>G,c.-45 G>A,c.-53 G>C和c.-63 G>C。其中c.-63 G>C为首次报道。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发现,c.-18 G>T突变增加了ILD的发病风险(P=0.186,OR=1.986,95% CI:0.736-5.364)。通过联合分析hMYH基因AluYb8插入突变和hOGG1基因c.-18 G>T突变发现,二者共同发生伴随着更高的ILD发病风险(P=0.06, OR=3.022,95% CI:0.976-9.352)。  总而言之,本研究表明hMYH基因AluYb8插入变异和hOGG1基因c.-18G>T突变构成ILD的发病的风险因素。  第二部分:特发性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肺成纤维细胞miRNA表达谱变异及鸢尾黄素对特异性miRNA表达的影响  作为间质性肺疾病的常见分类之一,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由未知病因引起的慢性进展性纤维化和最终致命的间质性肺炎。IPF预后差,诊断后生存期为3-5年左右。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被募集到肺组织异常增殖,从而导致肺纤维化发生。然而,在发病机制上,特发性肺纤维化有别于其他的间质性肺病,即针对免疫细胞靶点的免疫抑制剂对其治疗作用甚微。目前临床上对IPF的治疗一般采用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结合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但效果不甚理想。因此,该疾病至今尚无有效地干预靶点。  鸢尾黄素,是植物鸢尾的根茎的主要组成之一。作为传统中药鸢尾主要用于抗炎治疗如治疗肝硬化。研究表明,鸢尾黄素能够有效抑制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系(V79-4)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依据这一线索,我们在本研究中探讨鸢尾黄素对IPF可能的治疗作用及其生物靶点,意在于发展IPF干预、治疗的新思路。为此,我们初步开展了以下研究:  通过给大鼠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建立IPF动物模型。分析动物模型各项指标包括肺指数分析,羟脯氨酸含量以及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我们成功建立了IPF疾病模型。体外原代培养建模和对照动物的肺成纤维细胞。  鸢尾黄素药物浓度梯度处理IPF疾病组和对照组来源的原代培养肺成纤维细胞。我们运用MTT和CFSE实验分析细胞增殖情况发现,鸢尾黄素显著抑制IPF疾病模型来源的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表明鸢尾黄素对细胞周期及凋亡无作用。  MicroRNAs芯片分析及实时定量PCR验证分析IPF模型组以及正常组肺组织发现miR-99b,miR-323,miR-338*在不同时间点呈一致显著性差异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鸢尾黄素可显著上调IPF模型来源肺成纤维细胞中miR-338*的表达。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发现,IPF发病相关的关键基因LPA1是miR-338*潜在调控靶点之一。我们通过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发现,鸢尾黄素显著抑制了IPF模型来源肺成纤维细胞中LPA1的蛋白表达。  总之,鸢尾黄素抑制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且增强其miR-338*的表达,从而可能间接抑制LPA1的蛋白表达,最终对IPF的发病起到调控作用。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鸢尾黄素干预治疗IPF奠定了工作基础。
其他文献
行为投资组合理论把经济主体的心理及行为纳入到投资组合分析框架,解释了传统金融理论不能解释的异常金融现象。本文在KT价值函数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下偏损失厌恶的资产投资组合效用函数及其均衡价格模型。结论表明,具有下偏损失厌恶特征的投资者对资产投资组合损失与收益的敏感性具有较大差异,该敏感度及差异性将通过资产的基准绩效与业绩绩效最优投资比来度量。这样基于下偏损失厌恶的资产投资组合及其定价模型就引入投资者心理偏好,从而摆脱了传统投资组合理论束缚,使得模型的结论具有更加合乎金融市场的实际均衡价格。所以该模型在资本市场价
国内电视频道发展至今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经过多年的探索,各个频道无疑都已经打造出了至少一个以上的成熟品牌栏目,这些栏目可以说是频道的主要创收栏目,是电视内容供 D
互联网被公认是20世纪最伟大的基础性科技发明。从进入社会化应用至今20余年间,互联网取得“爆炸性成长”。网络的日益普及,不仅带来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成为信息社会的基
鼻咽癌发病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高发于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广州附近的广府人群密集区。鼻咽癌本身对放疗非常敏感,但是绝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常伴
目的:合成心脏M受体特异性分子成像探针11C-MQNB,应用PET/CT分子成像对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脏M受体和M3受体进行活体定量研究,为心脏M3受体亚型活体成像提供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
红狮控制是全球工业自动化和网络通信、监测和控制专家。今天,红狮控制正式发布支持全球众多蜂窝网络运营商高速4G LTE网络的Sixnet~(?)系列RAM~(?)蜂窝RTU,该产品是继红狮宣
鼻咽癌(NPC)是一种地区分布极不均衡的恶性肿瘤,其中广东省发病率居世界首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每年诊治的鼻咽癌病例不少于3000例,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的治疗方法之所以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 方法:随机选择80例ASA I~II级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依托咪酯诱导组。B组:丙泊酚
目的:观察腹泻患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SLI)的发病率,并给予进口医用乳糖酶制剂及无乳糖奶粉干预,观察疗效,指导治疗。   方法: 应用尿半乳糖测定试剂盒,对腹泻患儿的尿液进行检
骨肉瘤足最常见的原发于骨组织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其恶性程度高,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尽管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使骨肉瘤的治愈率从三十年前10%提高至现今65%,但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