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作动词加工中动允性提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wf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感知觉运动系统在语言加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感知觉运动系统受损会影响被试在语言加工,特别是动词加工时的表现。当人在感知周遭环境时,一个必要的中心环节便是提取动允性。动允性是指环境赋予能够感知并运用它的人实施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国外的一些研究显示,当被试看到一个可操作物体时,会自动激活能够对该物体实施的运动动作,即动允性。但是另一部分研究表明这种动允性的激活并非是自动的,而是受到动词类型和物体呈现位置的影响。目前这一问题的结论尚有争议,且动允性提取影响因素的研究多以印欧语系语言为主,关于加工汉语动作动词时动允性提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还未充分展开。因此,本文基于前人研究,以具身认知为理论基础,采用行为实验的方法,探讨汉语母语者在加工汉语动作动词时,动允性信息的提取是否受到动词类型、物体呈现位置以及视觉角度的影响。具体的研究问题为:(1)在正常视角下,汉语母语者在加工汉语动作动词的过程中,动允性的提取是否受到动词类型和物体呈现位置的影响?(2)在异常视角下,汉语母语者在加工汉语动作动词的过程中,动允性的提取是否同样受到动词类型和物体呈现位置的影响?本研究共开展了两项实验。实验一为4(动词类型:功能性动词、观察性动词、功能性动词的填充词、观察性动词的填充词)×2(物体呈现位置:可达空间、不可达空间)×2(视觉角度:正常视角、异常视角)的被试内实验设计。实验选取了35名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实验任务为图词判断任务。实验材料随机呈现,可以有效地避免被试产生任务效应,影响实验结果。实验最终记录被试在判断物体和目标词的组合是否合理时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为了避免实验一的结果是由于视觉显著性导致,本研究开展了实验二。实验二和实验一的区别在于图片中的物体由实验一的近处物体大,远处物体小变成了近处物体小,远处物体大。实验材料、实验程序、实验任务以及实验被试都同实验一一致。实验通过E-prime2.0编程和执行,然后将每种实验条件下的平均正确率和反应时进行统计,超出2.5个标准差的数据视为无效数据,予以剔除,最后将有效数据输入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下:(1)实验一的行为数据表明,在正常的视觉角度条件下,被试在加工不同动词类型的反应时上有显著差异(F=24.917,p=.000<.001)。表现为当物体位于可达空间时,被试对于功能性动词(M物体近距离+功能性动词=565.48 ms)的加工快于观察性动词(M物体近距离+观察性动词=893.26 ms,F=26.90,p=.000<.001)。并且,当物体位于不可达空间时,被试对于功能性动词(M物体远距离+功能性动词=758.08 ms)的反应速度也快于观察性动词(M物体远距离+观察性动词=868.28 ms,F=15.03,p=.000<.001)。该结果表明功能性动词比观察性动词更容易诱使被试与物体发生互动。此外,当物体呈现的位置不同时,被试的反应时也有显著差异(F=15.797,p=.000<.001)。表现为当目标词为功能性动词时,被试对于物体位于可达空间的反应速度(M物体近距离+功能性动词=565.48 ms)明显快于物体位于不可达空间时(M物体远距离+功能性动词=758.08 ms,F=22.54,p=.000<.001)。然而当目标词为观察性动词时,这种现象没有出现(F=3.18,p=.083>.05)。这表明,可达空间比不可达空间更能让被试与物体的互动得以实现。可见,动允性的提取过程就是对当前环境下能否实施某个动作的心理模拟,它受到物体呈现位置和动词类型的影响。(2)实验二的行为数据显示,在特殊的视觉角度的条件下,被试在加工不同动词类型时的反应时也存在有显著差异(F=42.044,p=.000<.001)。具体表现为无论物体是位于可达空间(F=45.04,p=.000<.001)还是不可达空间(F=28.85,p=.000<.001),被试对于功能性动词(M=628.54 ms)的加工均快于观察性动词(M=931.86 ms)。同样地,被试对于物体呈现不同位置时的反应时同样存在显著差异(F=10.969,p=.002<.01)。具体来说,在加工功能性动词时,被试在物体位于可达空间时(M物体近距离+功能性动词=541.12 ms)的反应速度快于物体位于不可达空间(M物体远距离+功能性动词=945.41 ms,F=18.27,p=.000<.001)。实验二的结果证实实验一的结果并非视觉显著性所导致。综上所述,汉语母语者在加工汉语动作动词时,动允性的提取存在心理现实性。这一提取过程同时受到动词类型和物体呈现位置的影响。
其他文献
《死信》是阿拉伯著名小说家胡黛·巴拉卡特2018年出版的小说,荣获2019年“阿拉伯小说国际奖”。本文运用语言风格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细读文本,在对语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胡黛·巴拉卡特小说《死信》的语言风格为:精炼细腻、灵活自由、繁复绚烂和简约真实,并尝试探讨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包括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指导理论和研究
在人类语言交际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存在隐喻,但是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使用语言的隐喻性。在众多隐喻之中,动物隐喻的存在最普遍,使用次数也最多。自然界的动物不仅是人类的友好、邻居和亲密朋友,也是人类最熟悉的生命体。无论是它们的形象还是生活习惯,都与人类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相似性。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无一不充斥着动物的形象与特征。在隐喻思维的作用下,人们将动物与自身联系在一起来,表达某种抽象意义。所以,语言中使用
安·比托夫的长篇小说《普希金之家》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代表作之一,也是比托夫“彼得堡书写”的经典之作。本论文将以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为视角,从“文化符号学视域下的彼得堡文本”、“《普希金之家》中的彼得堡文本符号系统”以及”比托夫的‘彼得堡书写’”三个方面来探究《普希金之家》,力求全面系统地分析比托夫的“彼得堡书写”的内涵,阐述其“彼得堡书写”的特点和对经典彼得堡文本的继承与发展,总结其对构建当代彼得堡
本篇翻译报告原文选自美国前海军陆战队成员大卫?戈金斯的自传作品《什么也伤害不了我》第一章内容。该书讲述了戈金斯从小生活在一个家暴环境,后来跟随母亲摆脱父亲的控制,并且通过努力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后继续不断超越自我的励志故事。第一章恰好介绍了戈金斯的原生家庭环境,故事十分感人。这篇翻译报告一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了翻译项目的背景、意义和结构;第二章对原文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作者、文本内容和语言
本翻译实践报告的原文选自贾斯汀·惠特梅尔·厄利(Justin Whitmel Earley)所著的《习惯养成:注意力分散时代如何养成设定目标的习惯》(The Common Rule:Habits of Purpose for an Age of Distraction)第二章,该章节从作者的亲身经历出发,介绍了应对压力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助于读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培养新习惯,寻回生活幸福感。原文属于社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彷徨》是鲁迅先生写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管时期(1924年—1925年)的短篇小说集,该小说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的哀其不幸与怒其不争,同时也反映了鲁迅先生在这一时期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复杂心境。本文试图从修辞手法的使用上对整部小说内涵深厚的词、句进行深层次地挖掘,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力求对小说有
大卫·鲍伊是七十年代华丽摇滚的开创者,他以多变的形象和音乐风格著称。在六十年代与七十年代交汇期,他以雌雄同体的身份引领了性别模糊的潮流。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急剧变化。六十年代初在美国由青年掀起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也席卷英国,此时的英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仍然处于二战的阴霾之下,对于突如其来的美国新兴文化,英国作为一个更加保守传统的国家受到了极大影响,新文化的涌入带来了身份认同危
优素福·伊德里斯是现当代埃及和阿拉伯文坛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罪孽》作为伊德里斯现实主义巅峰代表作,被阿拉伯作家协会选为二十世纪一百零五部阿拉伯最佳中长篇小说之一,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曾在短期内再版多次,为作者赢得了国际声誉。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罪孽》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小说内容、现实主义思想的研究,尚未有其语言风格的研究。本文运用语言风格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仔细阅读小说文本,分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我国著名作家丁玲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当前,学者们对于这样一部经典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叙事模式和人物塑造上,对该作品英译的研究十分稀少。社会符号学是一门将社会学与符号学相结合的学科,研究符号在社会文化和社会语境中的意义,超越了单纯的语言层面上的考察。翻译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社会符号学与翻译相结合有助于更全面地进行翻译研究。作为描绘土改时期的文学作品,《太
所谓外貌描写,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神态等进行描写。这是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恰到好处的外貌描写往往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喜好、生活态度、心理状况等,使人物形象生动形象,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如见其人。那么,如何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特点呢?对此,笔者推荐以下两种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