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联合吡柔比星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l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否对肝癌细胞株HepG2有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以及HGF能否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探讨HGF与吡柔比星(Pirarubicin或Theprubicin,THP)在体外联合应用对肝癌细胞是否有协同治疗作用;探讨HGF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可行性和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比色试验法,检测不同HGF浓度和作用时间对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应用DNA荧光染料Hoechst33258对肝癌细胞核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并计算凋亡指数和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GF作用后肝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采用FCM检测HGF对肝癌细胞生长周期和RT-PCR技术,检测HGF对肝癌细胞p16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MTT比色试验显示HGF对人肝癌细胞HepG2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呈现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随药物浓度加大和作用时间延长,存活细胞数量逐渐减少。2:HGF对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药物作用4d后细胞PCNA的表达显著降低。3:Hoechst染色实验及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GF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AI)和凋亡率(AR)明显增加[对照组分别为(8.53±0.75)%,(10.86±3.38)%,而10ng/mL、50ng/mLHGF作用4d后,HepG2细胞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5.86±3.05)%,(21.4±4.34)%;凋亡率分别为:(17.53±1.58)%,(20.73±4.70)%]。4:随着HGF浓度增大S期细胞明显减少[试验组10μg/L,50μg/LHGF:(7.5±4.4)%,(7.8±1.6)%vs对照组0μg/LHGF:16.6±2.8%;P<0.05,P<0.01]同时可见G0/G1期细胞累积现象[试验组10μg/L,50μg/LHGF:(80.5±3.2)%,(73.1±3.9)%vs对照组0μg/LHGF:(59.6±6.2)%;P<0.05,P<0.01]。5:经HGF作用后肝癌细胞的p16基因表达上调。6:肝癌细胞经HGF和THP联合处理后,细胞凋亡率与坏死比例升高,分别与单纯HGF或单纯THP处理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1:HGF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途径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2:HGF通过上调p16表达阻滞细胞分裂于G0/G1期,可能为其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3:HGF与THP在体外联合应用对肝癌细胞(HepG2)化疗具有协同作用。HGF有望在肝癌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万有引力定律在高考中体现出题目新颖,难度加大的趋势,综合典型考点来分析.一、求解天体密度例1(2014年新课标卷Ⅱ)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
广播电视良志探究──编纂《四川省志·广播电视志》的思索陆原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贡任总编和责任编辑在审阅1994年8月编纂好的《四川省志·广播电视志》送审稿后,作出评议。责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守恒是一条基本规律,依据失电子原子的物质的量×化合价升高值=得电子原子的物质的量×化合价降低值这条规律,就找到解题的基本依据,本文通过例题详
公文语言要简练,是公文语体本身的特点之一。公文语体,是事务语体的“下位层次”,是适应事务交往需要而形成的语言功能变体。公文语体的交往功能,决定了它的实用性,而实用性
通过2014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电化学的命题点侧重于考查大家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题型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明确教材的基础知识准确把握电
玉米绥玉6号的选育赵宝荣(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地区农科所152052)绥玉6号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所以杂C546为母本。L105为父本,1990年育成,1996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参加全省生产试
目的 以眼底照相为客观性定量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观察斜肌功能异常(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原发性下斜肌亢进和原发性上斜肌亢进)患者手术前后的客观旋转状态,探讨其在旋转斜视诊断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阶段间断性缺氧对大鼠舌下神经核团形态学及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间断性缺氧组及对照组。其中,间断性缺氧组30只,对照组10只。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栽培措施对陆海杂种一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李俊兰,翟学军,韩泽林,郭振生河北省棉花研究所石家庄050051陆地棉×海岛棉杂种F1,表现出较好的纤维品质和不利的产量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其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