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0821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民本思想、团结精神、斗争意志、求实态度与道义精神。抗疫精神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与中国担当体现得淋漓尽致,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必将激励中华民族在新征程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伟大抗疫精神根源于中国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与价值取向,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与重要的时代价值,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宝贵资源。中学思政课作为落实学校教育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目标的关键课程,要用好抗疫精神这一宝贵资源,将抗疫精神与中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相链接,将抗疫精神切实融入中学思政课的理论课堂、实践课堂与网络课堂教学之中。中学生是助推中国梦实现的的重要力量,是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不仅关系着自身的成长发展,更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将抗疫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能够引导中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培育责任担当精神,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中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基础。抗疫精神是学校思政课的宝贵教学资源,但当前关于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特别是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理论为基础,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为本源,以分析抗疫精神的内涵、理论渊源、鲜明特征为出发点,探索抗疫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综合文献研究、归纳整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索抗疫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存在的困难。以培育中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中学生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精神、施以生命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为目的,探索将抗疫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路径,促进中学生将抗疫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
其他文献
当前,以课堂灌输为主的理论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占据主要地位,较大程度上提高了高中生政治理论习得的现实效果,但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发挥的现实作用则显得十分有限,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探究教学的重视以及拓展其应用的范围,这对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教学的效果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有别于灌输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将理论讲授与实验、设计、探究、社会实践、研究
学位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制度自信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制度教育,尤其是要加强青少年制度自信教育,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高中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生力量。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通过开展高中生制度自信教育,坚定新时代人才培养方向,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四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开展“四史”知识的宣传工作,使党史知识更加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尽管目前“四史”学习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高中“四史”学习教育同样如此,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因此通过对高中“四史”学习教育存在的挑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具有必要性。“四史”学习教育是指对党史、新中国
学位
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面临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时凝聚的滂沱之力,它作为民族精神和中国精神的最新诠释,蕴含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它高度契合高中《哲学与文化》课程教学的育人内容和育人目标。因此,理应将抗疫精神融入高中《哲学与文化》课程教学,以期发挥抗疫精神的育人价值和提高高中《哲学与文化》课程教学的效果。论文就抗疫精神融入高中《哲学与文化》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做了理论和实
学位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为人类发展重要成果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现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借力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思政课的时代感与实效性。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信息时代背景下,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思政课教育的现代化,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关键环节,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
学位
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加速期,在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属性和基本功能,而高中是青少年成长和发育的关键阶段。将“三全育人”理念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培养有理想、有信念、有能力,能够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
学位
回顾“十三五”时期的建设成果,“文化”成为一个醒目的标识,我国取得了丰硕的文化建设成就,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是坚定了中华儿女同心筑梦的信心。国家与民族的繁荣兴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高中是人格素养形成和学生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更是抓好全民文化自觉培育的基础阶段,抓好高中阶段的文化养成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和成长进步的关键阶段,其心智具有不稳定性和不成熟等特征,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诱惑和扰动。中学生群体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怀的对象,关注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也是培育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的必由之路。在网络时代下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研究网络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注重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
学位
近年来,随着"讲好中国故事"成为社会各界具有广泛影响的重要表述,国内外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讲故事"展开的阐述和讨论也日益增多,俨然形成了人文社会领域一个新的热点。本文借助民俗学表演理论的视角,从对民间文学中讲故事活动的探讨入手,分析故事讲述(表演)的基本交流机制及其对特定社会关系的塑造,进而结合对经典文献相关内容中所表现出的"讲故事"属性的阐释,揭示"讲故事"所具有的以其内在机制为交流各方确立平等、
期刊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提出要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打造成一门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主导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身心的迅速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充分凸显出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价值,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做出积极改变。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相比较,活动型学科课程是一门采用实践活动、议题探究、分组讨论等方式,达到培育学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