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外部审计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3140608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然”事件带来了一系列的骨牌效应:美国雷厉风行地推出了著名的《萨班斯法案》,各国纷纷参照这一蓝本各自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内控监管的规范制度,一时间以美国为辐射中心的“内部控制风暴”席卷了世界各国。而蓝天造假案、绿大地造假案、三鹿事件、中航油中石油丑闻的相继爆出,使我国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资本市场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因此也积极地参与到“内部控制风暴”中来。2006年至2010年这五年期间,我国各监管机构相继出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若干“规范”和“指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法规监管体系已基本建成,大大推进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本文就是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展开的研究,希望能从实证角度检验在我国内控体系逐步完善的这一过程中,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的实际监管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本文实务方面的研究目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减少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避免财务舞弊的频繁出现,这也是为何各国在经历若干财务丑闻之后,加强了对企业内控建设的外部督导力度。与内控影响机制类似的还有外部审计,两者一从内一从外,皆能单独起到降低代理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并最终提升盈余质量(即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笔者发现,如果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思考内部控制及外部审计,两者就像是微观经济学提到的互为替代品的关系,因为二者具有相同的功能,并且可以单独发挥作用达到消费者消费目的的——抑制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两者就像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一般可以互相替代,存在一定的“你进我退”的现象。所以可能存在外部审计从“结果监督”方面对内部控制“过程监督”方面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本文基于这样的理论推导,针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是否都能单独抑制并且在联合抑制下存在一定替代效应的问题展开研究,这是本文理论方面的研究目的之一。本文理论方面的另一研究目的则是丰富盈余管理方面的研究。考虑到Roychowdhury (2006)的真实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引入国内时间较短,国内学界同时从真实活动和应计活动盈余管理的两个不同方式的角度考虑影响盈余管理机制的研究比较稀缺。本文将同时从内外部不同的监管角度切入,对上市公司应计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分别展开细化研究。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将进一步丰富这一研究领域,其特殊的研究视角也将会给公司和政府监管的完善提供实证依据及指导方向。本文的研究在以下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1)研究角度上将盈余管理细化分为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方式分别展开细化研究,较好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了对盈余管理的研究。(2)研究内容上集中验证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在抑制盈余管理的过程中是相互替代抑或相互互补的问题。由于在这一方面缺乏充分的研究,学界的认识始终没有得到统一,本文则有助于丰富这方面的实证研究。(3)研究结果上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的替代效应得到了充分验证,从而对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在保证财务信息质量、减少盈余管理行为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研究进行了较好的拓展。(4)研究样本选择年度和样本量上,本文选取了2010-2012三年的样本,经必要的数据筛选后共计2252个样本量。较之以往研究年份较短、样本量较少的情况有较大的改善。而本文的研究问题可以总结为:(1)在较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或外部审计的监管下,公司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行为是否得到抑制的问题。(2)内部控制对公司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机制是否在不同的外部审计质量环境下有所加强或削弱的问题。为了研究上述问题,本文采用了规范和实证两种研究方法。其中规范部分内容如下:第一,文献综述。分别针对内部控制、外部审计及盈余管理三者涉及本文研究问题的方面进行国内外文献归结和分析:先是归结分析了盈余管理集中于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两种盈余管理方式方面的文献;其次分别是内部控制质量和外部审计质量同盈余管理关系方面的文献;最后在此基础上整理了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在盈余管理抑制机制下的存在替代或互补关系方面的文献,对本文而言极具启发性,同时也为本文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假设提供了充实可靠的依据。第二,理论分析。首先对内部控制、外部审计及盈余管理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审计理论、声誉理论、信息传递理论及不完全契约理论,具体解释了选择事务所规模及迪博指数分别做外部审计及内部控制质量替代变量的原因,推导出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可以分别单独对盈余管理产生抑制的假设。再结合微观经济学关于替代品和互补品的理论分析,推导出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在联合抑制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外部审计“结果监督”对内部控制“过程监督”一定的替代效应的假设。实证研究部分的大致内容如下:第一,研究假设及模型。要证实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存在替代效应,则首先需要证实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可以分别单独对盈余管理产生抑制,于是提出假设1: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公司采取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低,及假设2:外部审计质量越高,公司采取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低。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假设3、4: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在抑制企业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替代关系。参考前人研究,加入适当的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模型。验证替代效应时参考了潘越等(2009)及张敦力、李四海(2012)验证两种机制存在替代效应的研究,设定了新的交乘项加入之前建立的回归模型。第二,变量的选取。理论分析部分已为审计质量和内控质量的替代变量分别选取事务所规模和迪博指数提供了详实的论据。同时考虑到许多学者(杨德明等,2009;方红星等,2011)还采用了企业自愿对外披露的关于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况来度量内部控制质量。为了实现多角度更稳健的研究,本文也手工收集了企业是否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否聘请外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做出鉴证以及外部审计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审计意见这三种企业内控披露情况,并将三者合为一体,形成一个综合的企业内控披露指数,做为内部控制变量的替代变量。盈余管理的计量则参考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应计盈余管理使用修正的Jones模型测量、真实动盈余管理则使用Roychowdhury (2006)与Cohen et al.(2008)的模型测量。第三,实证检验。根据实证结果,假设基本得到验证:(1)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单独作用时,皆能起到抑制盈余管理的效果。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皆能单独起到抑制应计项目或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作用。(2)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存在替代效应:在公司外部审计质量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作为一个过程监督的机制将对盈余管理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外部审计质量提高的背景下,内部控制会对外部审计产生依赖,(?)而其抑制盈余管理的力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另外,在收集数据过程中发现在2010至2012的三年期间,内控披露指数体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迪博指数并未体现这样的趋势。侧面上也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应付监管,有可能存在片面追求完善内控信息披露却忽视提升真实内控质量的现象。内控披露情况作为内控质量代理变量仍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度,但相比而言,迪博指数作为内部控制质量替代变量受外部硬性法规影响较小,能够更加科学和稳定地反映企业真实的内部控制质量水平。最后,文章总结了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和后续可研究的方向,并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分别针对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及监管机构在如何进一步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质量方面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其他文献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显示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这种以忧郁感伤为特征的美学风格的形成 ,一方面固然是由作者自身的气质及其审美选择所决定 ,另一方面则是接受外国文学、特别
中药药渣的综合利用旨在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药药渣进行再利用,使其变成有用的且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减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目前中药
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制度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投资的决策也越来越合理、经济和科学化,但问题和缺陷依然严重,尤其是投资效率,与企业的投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的动态定量范围和高通量等优点,是进行植物基因表达和转录分析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正确运用
微生物在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污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人工湿地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以及系统基质中微生物的种群和活性
<正>中国古代文学,是以道德为正宗的。 “文章者人之枝叶也,道德者人之根本也。必根本立而枝叶繁焉”。“雅颂”文学便是在民族道德基础之上而形成的一个主要文学传统。所谓
<正> “苏州作家群”不是一个古已有之的历史名称,是今人用来概括以李玉、朱素臣为代表的一批苏州剧作家的称谓,也有叫作“苏州派”或其它名称的。这些名称的提出标志着对这
标准化是未来控制中心信息交互的发展方向。基于IEC 61970标准,提出一种适用于多控制中心间无功电压协调控制(coordinated 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CAVC)的信息交互模型。
本文总结了以往对汴河虹桥和闽浙木拱廊桥的研究成果,它们有古代描述性文献、近现代学者的研究和当地政府部门的资料搜集等三种途径。在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汴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