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视野中的《大公报·文学副刊》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jyl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28年1月2日创刊,到1934年1月1日出版最后一期,《大公报·文学副刊》历时6年,共发行了313期。在此期间,《大公报·文学副刊》一直坚持从比较文学的视野进行中西方文学批评研究,强调全面地介绍欧洲主流文学,仅评论的欧美哲学家、文学家、批评家和历史学家就有200余位,构建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谱系。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学界对《大公报·文学副刊》还不够重视,特别是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看,依然有许多空白有待研究者填补。本文从比较文学视野出发,对这份中国比较文学初兴期的刊物展开系统的分析,以期推动中国的《大公报·文学副刊》研究。  《大公报·文学副刊》主要从译者、译本和译论三个方面进行文学翻译研究:就文学译者的基本素养而言,作为原作与译作之间的纽带,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不应该被遮蔽;就文学译作的选择倾向而言,鉴于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文学翻译群体的自身实力,《大公报·文学副刊》呼吁将文学翻译的重点放在外国古典文学作品上;就文学翻译的主要标准而言,在“直译”与“意译”的争论中,《文学副刊》采取了并重的方式,但强调在诗歌翻译上以“意译”为主。  《大公报·文学副刊》诞生的年代还没有明确提出跨学科研究,但这并不影响其从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中研究文学与艺术、文学与伦理道德、文学与历史等学科的关系。在文学与艺术的关系上,《大公报·文学副刊》将目光放在了文学与绘画这两种不同艺术类型的异同比较上;在文学与伦理道德的关系上,《大公报·文学副刊》看到了道德对文学的促进作用,提倡在进行文学批评时将两者联系起来研究;在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上,《大公报·文学副刊》从“综合研究”的角度看待历史与文学的关系,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传记小说和历史小说。  《大公报·文学副刊》的诸多欧美文学评论都建立在平行比较与影响研究的基础上:谈论德国文学是为了将其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进行对比;评论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是针对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并以此阐明《大公报·文学副刊》对古典主义的偏爱与对浪漫主义的批判继承;谈论歌德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更是站在比较文学的角度,阐明了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相互影响;将卢梭与伏尔泰进行对比研究,原因在于卢梭与伏尔泰的思想对当时乃至后世的世界文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大公报·文学副刊》创办于中国比较文学初兴时期,创办者吴宓正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创立者之一。吴宓通过与《大公报》合作,使《大公报·文学副刊》得以出现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报纸上,并以此来扩大比较文学学科的影响。对《大公报·文学副刊》的研究,有助于整合中国比较文学初兴期的学术资源,进一步规范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式,促进中国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将介绍测功系统的特点和系统恒转矩控制的必要性,并对系统恒转矩控制原理及其电路设计作具体分析.
本文简要介绍了用于 CN C系统中的伺服控制卡的几种类型 ,并用三种具体的控制卡加以说明 ,文章最后展望了伺服控制卡的发展趋势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several t
索尔·贝娄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继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和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之后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由于成长的环境和自己所受的教育背景,他从创作伊
煤层群开采时,一般采用下行开采,但在某些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下,下行开采往往带来矿井建设周期长、投产初期生产能力低等弊端;而采用上行开采,可以解决诸类问题,技术经济效益
运行常用程序的一般方法无外乎两种,要么从“开始”菜单中打开,要么从桌面快捷方式中打开。这两种方法都不是快捷的方法,因为常用程序与非常用程序混居一处,总得要花时间去寻找,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另辟蹊径,让常用程序触手可得,随时随地快速启动它们。  借用“运行”启动常用软件  很少有用户从“运行”窗口中来运行程序,因为一是要打开运行窗口,二是要输入长长的字符,而用软件“Win+R Alias Manager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明代是继元代后的又一个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戏曲史上第一个戏曲与科举制度同时繁荣的时期。由于科举的影响,明代戏曲从作者身份、创作动因到文本内容、
“到+NL”短语是处所范畴的一种语法形式,当与不同的“V”结合时,这种处所范畴的语义指向有所差别。本文以格语法和管约论为指导,主要研究了“到+NL”与动词组合时,各组成部分的
4MV静电加速器由高压系统、离子源及束流系统、控制系统和气体系统四部分组成。调试中出现了离子源不起弧、加速管破裂、控制系统失灵和输电带输电能力降低等技术问题,分析了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动配料系统的构成 ,说明了控制系统的结构 ,给出了系统的 PL C控制方法和主要控制技术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