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引导·整合——成都市中心区城市设计策略初探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d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中心区的文明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心理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结晶,反映着城市空间发展和文化发展的脉络。并呈现出六大方面的价值:社会与文化价值、经济与再生价值、使用与物质价值、文脉与历史价值、环境与生态价值以及精神与艺术价值。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心区建筑的加快和用地的扩展使得城市特色丧失,生态空间和生存空间在用地上的矛盾更加突出,生态环境受到严峻考验,所以我们应尽可能优化城市中心区空间,探索并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建构新的城市中心区更新方法和理论,以充实城市设计理论体系,指导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建设。 基于我国城市中心区的研究现状,笔者希望对城市中心区这一特殊的形态模式作一点基础工作。论文以成都市中心区为例,在分析大量对城市设计有启发意义的实际案例和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剖析中心区城市设计的方法。但在面对城市中心区这么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系统时,笔者深感背景知识的有限,只能针对其城市设计的方法做些初探和启示,希望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这种城市形态形成与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并能为设计工作者在进行相关的城市建设和更新时提供一些参考。 论文共四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着重构建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分析成都市中心区的现状特征,归纳出设计面对的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以城市设计理论作为引导分析,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关系与重点,确定中心区城市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是本文的主体。针对第一部分归纳的主要问题分别从中心区交通、建筑形态和外部空间三个方面详细总结具体设计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心区空间要素的组织运用; 第四部分:包括第七章、第八章,以上述的方法和策略为基础,从实体景观、文脉传承和活动场景三方面对成都中心区做出展望和总结。
其他文献
住宅舒适性的优劣是人们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舒适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到物业管理,人们越来越注意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交通噪声污染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沿路村庄内的居民来说,高速公路交通噪声已严重干扰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造
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及各行业都在实施低碳行动,我国村庄用地面积大,村庄碳排放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日益增加。抓住国家要求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契机,研究村庄自然环
在上海的历史中,从明朝中晚期开始,曾出现过众多的私家宅园,但绝大部分都随着时光的流逝湮灭在了滚滚红尘中,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上海传统住宅建筑则少之又少,于是书隐楼能完整保存
近年来,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中极具活力的经济社会载体和独具吸引力的环境载体正成为国内外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随着江南城镇经济基础逐渐雄厚以及居民对于游憩需求的日益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许多城市旧区面临着严重的衰退和老化问题,由此城市旧区的更新成为了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目前,合肥市正在开展以拆除违章建设、提升城市环境的“拆违
中国近代历史性高等校园作为一百多年中国社会和城市在近代发展的遗存和见证,也作为现代城市社会生活的载体,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们同时承载着历史性和时代性,具有城市现代文
声屏障是一种专门设计的立于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声学障板,它通常是针对某一特定声源和特定保护位置(或区域)设计的。按照布置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线型声屏障、折线型(半闭
“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物质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在当前山地居住区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忽略自然山水条件盲目建设的情况屡见不鲜,居住区的形态千篇一律、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增长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特大城市的增长正从粗放走向集约。大规模的城市拆迁式改造作为城市发展集约化阶段的重要特征,已经逐渐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