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场水域船舶碰撞风险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船舶可航水域之间的用海矛盾日益突出,面向海上风电场水域的船舶碰撞风险研究亟待解决。论文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对船舶与风电场碰撞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基于人为、船舶和环境因素的船舶与海上风电场碰撞概率模型;在探究碰撞概率和船舶交通流特征、风电场特征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取出影响碰撞概率的最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一种风电场与航路安全距离计算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1)分析船舶与海上风电场碰撞风险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船舶与海上风电场碰撞过程,提取碰撞风险影响因素,据此建立影响因素的层次模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识别出船舶与海上风电场碰撞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选取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E区和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海上风电场水域船舶交通流分布对碰撞风险的影响。
  (2)构建船舶与海上风电场碰撞概率模型。在明确模型输入与输出的基础上,利用蒙特卡洛仿真法建立船舶与风电场碰撞的几何碰撞概率模型,并利用贝叶斯网络方法建立船舶避碰措施失效概率模型,结合两者构成船舶与风电场碰撞概率模型;以船舶交通流特征和风电场特征为主,运用改进的Morris筛选法分析船舶与风电场碰撞概率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表明,风电场与航路的距离是碰撞概率最敏感的影响因子,当大于1.08nm时,碰撞概率将明显降低。
  (3)设计一种海上风电场与航路安全距离计算方法。结合敏感性分析结果,以船舶碰撞概率可接受标准为衡量准则,提出一种海上风电场与航路安全距离定量计算方法;以平海湾海上风电场E区和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为例,对不同参数变化下的安全距离进行界定。研究表明,风电场E区与航路的风险可接受距离为0.97~1.51nm,风险可忽略距离为4.97~8.42nm,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与航路的风险可接受距离为0.67~1.40nm,风险可忽略距离为4~7.78nm。
  论文对船舶与风电场碰撞概率及风电场与航路安全距离的研究是对海上风电场水域船舶碰撞风险的一次有益探索,可为科学的海上风电场选址及船舶碰撞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光量子信息通信技术迅速发展,为了读取光子信息就需要研发针对光通信波段的高性能单光子探测器。低温超导探测器凭借极低温下对热噪声的有效抑制,以及超导能隙远低于光子辐射能量而具有极高响应度的优势,逐渐在众多单光子探测器中脱颖而出。本论文以超导微波动态电感单光子探测器(Microwave Kinetic Inductance Detector,MKID)为研究对象,以优化MKID主要性能指标为研究目
模块化仿蛇机器人多关节、超冗余自由度的特性使其能够根据环境变化灵活改变相应运动形式,具有极强的地形适应能力。将此类机器人应用于灾害搜救、军事侦察、管道巡检等领域,将极大提高机器人在以上复杂、受限、非结构环境中的工作效率。目前国内外对仿蛇机器人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生物蛇身体结构以及少数几种蛇类运动步态的模仿,机构设计的局限与运动控制方法研究的不完善使其环境适应能力与运动效率难以提高。因此,本文重点研究
砂性地层具有石英含量高、粘聚力低、流塑性差、结构松散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磨蚀性,导致盾构刀具在掘进过程中常发生磨损破坏。刀具磨损是一个复杂的多学科交叉课题,研究砂性地层盾构刀具磨损机理,对于指导科学施工、延长盾构刀具健康服役时间,实现盾构的长距离掘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等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取得的成果如下:  (1)基于砂性地层的高磨蚀性特点,比选刀盘刀具的适应性配置,分析切
学位
随着我国大规模基础建设的步伐推进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地震频发的高烈度区修建大跨度桥梁已成为可能,斜拉桥作为大跨径桥梁的常见形式,其在地震下的抗震性能备受关注。目前相关桥梁抗震规范中仅给出小跨、低墩等常规结构桥梁的设计准则。因此,有必要开展大跨度斜拉桥的抗震性能研究,本文以某大跨度铁路钢桁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基于OpenSEES软件建立桥梁有限元分析模型。选取恰当的损伤指标,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
学位
随着船舶体积的大型化发展,船舶内部的安全管理越来越重要,入侵感知技术在船舶航行安全和人员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特殊的船舶结构会对信号传播造成严重的多径干扰,现有的入侵感知方法也不适用于类似船舶这样的动态环境中,为了克服船舶环境的限制性,实现船载环境下的高精度人员入侵感知,本文以WIFI信号的空间传播理论为研究基础,提出了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船舶舱室人员入侵感知方法,实现了对船载环境中移动人员
学位
提高大型船舶运输效率、保障运输安全和降低运输成本是当前水上运输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大型船舶在靠泊时存在操纵性能低下,船速难以维持舵效的问题。特别是在港口水域,因水深不足和操纵水域面积受限,大型船舶的操纵性能受到严重影响。为提高大型船舶靠泊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实际靠泊操纵中须借助拖轮、侧推器等辅助机构进行多目标协同作业。同时,有效协同辅助设施实现大型船舶的安全和稳定靠泊是推动大型船舶朝智能化无人
学位
近年来,无人艇技术在民用和军事领域发展迅速。该技术作为船舶工程、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点,如果在实际工程中能够成功应用,所带来的技术突破将是多方面的,这对于提高中国船舶装备制造水平,发展智能航海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到实际工程中,本文设计了无人艇仿人智能运动控制及路径规划系统,将无人艇技术在科研和工程任务中应用,为后续无人艇的控制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
学位
水面无人艇作为一种在海洋环境下自主航行的水上移动平台,在海洋科考、海事监管、海洋开发等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有力助推了海洋强国战略进程。但在某些应用中单一无人艇无法完成任务,需要多艘无人艇协同作业,即群无人艇作业。群无人艇航行极大地增加了无人艇碰撞概率,碰撞会直接影响无人艇的航行安全和作业任务,因此一直被学者视为重点研究对象。  为解决群无人艇避碰问题,本文从避碰的3个方面分析:(1)群无人艇避碰必
随着水上资源的开发和水上运输的发展,水上安全事故发生频率也在增加,由此带来的水上搜救任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建立完善的搜救设备体系和提高搜救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机器人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基础上,水上搜救设备正朝着智能化和自主化发展,而当前水上自主化搜救设备大多由普通船型改造而成,受细长型结构的影响,其自主救捞作业能力不强。对此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水上搜救的三推进器水上机器人,本文以此水上机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