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帆蚌人工繁育工艺的改良及Vc、Cu和Zn对其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jxb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0年代后期,国内淡水珍珠蚌的人工繁殖技术获得突破,为淡水育珠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和养殖规模的扩大,传统的蚌苗人工繁育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占地面积广,成本高,产量不稳定,出苗率低,而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大,这与当前提倡的“绿色水产”,“生态渔业”概念也是不相适宜的。为此,急需开展三角帆蚌苗种人工繁育工艺改良研究。另外,由于国内适宜淡水珍珠养殖的区域有限,养殖淡水珍珠的水域条件要求非常高,多数养殖场水域超密度、超负荷养殖,造成饵料和营养物质缺乏,生态环境恶化,场地老化,使珠贝摄食不足,体质衰弱,病害较多,育珠贝死亡率高。因此,开展三角帆蚌自身免疫抵抗力的提高及其对病害的免疫防御机制的研究也很有必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三角帆蚌改良工艺的育苗效果、不同体组织中溶菌酶的分布、维生素C及重金属离子Cu2+和Zn2+对三角帆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等。具体结果如下: 1.三角帆蚌人工繁育工艺的改良及效果在传统的蚌苗繁育工艺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和改良,采用室内水泥池微流水方法进行三角帆蚌人工育苗,以体长为15cm左右的黄颡鱼作为宿主鱼,做好关键技术环节的消毒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水泥池微流水三角帆蚌人工育苗,小蚌出苗率高,每个小池(1.5m2)可培育的稚蚌密度为3.5~4.0万个/m2,高产者可达4.0~5.0万个/m2;个体生长快,稚蚌培育一个月平均壳长可达1.2cm以上;规格大小均匀,贝壳颜色清爽,体质健壮,质量好。 2.肌肉注射维生素C对三角帆蚌血淋巴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在室内水族箱养殖条件下,研究了在三角帆蚌闭壳肌部位注射不同剂量维生素C对其血淋巴中三种主要抗氧化酶活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Vc对三角帆蚌血淋巴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3种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黄鳝疾病的爆发越来越常见,特别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黄鳝出血病给黄鳝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多年来,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各种抗生素为主,然而施用抗生素带来的抗药性和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病原体在侵入鱼类机体后,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抗菌肽是鱼体非特异性免疫过程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多
学位
学位
报纸
期刊
学位
学位
期刊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