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表演艺术和其他艺术相比,是年轻的,没有几百年、上千年的的历史经验积累。19世界末10世纪初,由于科技向艺术领域内渗透而出现了电影这一门综合的艺术,电影表演艺术才逐渐形成。作为一门学科,它都有自身的规律,演员通过这些规律可以实现角色的塑造。但是在塑造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演员都能够做到顺手拈来,栩栩如生的将一个角色塑造得深入人心。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生经历,意识形态是有区别的,然而文学剧本中的角色是有着固定动作,性格和心理变化的。当一名演员将自己“化身为角色"太过,就容易不能自拔;而“理智化”太强,则又会陷入表演僵硬化,不真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于演员在表演的过程当中“两个自我”没能够及时的转换,角色和自我之间的关系没能够协调一致。虽然现在许多青年演员每年都在拍一些电影电视作品,然而能够出名的寥寥无几,能够因为塑造一个角色的成功而一炮走红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的演员在演艺圈都已经参演过几十部的影视作品,但是仍然不能够为人们所熟知,塑造精品角色的还是一些年长的表演艺术家。本文的论述是建立在斯氏体系上的,斯氏体系的核心是“在体验的基础上演员对形象的再体现”。斯氏体系是“帮助演员通过活生生的,艺术真实的形象,去体现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情感,是帮助演员创造活人形象”的方法。但斯氏体系本身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斯坦尼对事物的认识加深,其本身也在发展,即使这样,它也不是唯一完美的,也不能把他僵化、绝对化。本文首先对演员对自我训练技巧的理论化研究,然后对自我与角色的内外部关系的矛盾与统一进行了对比研究和举证论述。本文认为,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在体验中体现,是实现演员与角色统一,创造出特定人物角色形象的唯一办法。最后,我想借用一句中国戏曲艺决,来概括表演中自我与角色的关系:“饰其衣冠,假其口吻,传其神情,肖其肌肤,仍其气质,神乎其技。”让我们对达到这个“神乎其技”而进行不懈的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