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审计历经30年的发展,从成立之初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到绩效审计,再到公共政策审计,审计的领域不断拓展,审计职能不断深化,审计角度不断转变,审计地位不断提高。国家审计已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免疫系统”,更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在促进国家良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尚不健全,违反中央大政方针、重大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时有发生,朝令夕改、短命政策屡见不鲜。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国家治理的效率和水平,更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在这种形势下,急需国家审计机关主动作为,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以第三方的身份对公共政策进行审计监督,做出独立、客观的评价,为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为公共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为公共政策贯彻执行保驾护航。这同时也是国家审计职能深化和角色转换的大好契机,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对公共政策审计的探索还不够深入,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既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主要问题在于:一是认识不充分,主动性不强。二是实践与理论研究均不到位,公共政策审计能力无法实质提升。本文结合多年审计工作经验,对公共政策审计理论进行初步研究,重点是建立公共政策审计的实务框架。首先对公共政策审计开展理论分析,阐述了公共政策审计的内涵、特点和理论基础。然后,尝试建立以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涵盖审计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和结果运用等要素的公共政策审计实务框架。再次,阐述了公共政策审计的现状,指出公共政策审计存在着定位模糊、组织管理混乱、质量效率低和广度深度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深入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X省审计厅2016年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审计为例,回顾了审计的全过程,尤其是审计的实施情况和审计结果,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结合审计实践经验,提出建立公共政策审计法律制度、规范公共政策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公共政策审计内容、鼓励公共政策审计创新研究、提升公共政策审计结果运用等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提炼公共政策审计目标,分类梳理公共政策审计的内容,归纳公共政策审计的方法,解决公共政策审计方向性不强、效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尝试构建对公共政策审计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解决公共政策审计无从下手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科学可行的公共政策审计实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