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2014年研究了吉林晒红烟发育及成熟过程激素含量和主要酶活性的变化、不同成熟度和调制方法对晒红烟调制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及调制后烟叶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晒红烟在发育及成熟过程中上部叶和中部叶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在B(C)M3之后下降速度明显加快;中上部叶转化酶(INV)活性变化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低趋势,均在B(C)M3时达到最高峰值;中上部叶淀粉酶活性变化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分别在B(C)M3时达到最大值;中上部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最高峰均分别出现在叶龄30d和B(C)M3时;进入成熟期后,ABA、IAA呈上升趋势,ZR、GA3呈下降趋势,ABA、ZR、GA3含量均在B(C)M3之后有较大幅度的增加,IAA则有小幅度的降低趋势。2.在整个晒制期间,晒红烟不同部位不同调制方法烟叶环境昼夜均温度表现为T3>T2>T1,昼夜均相对湿度表现为T1>T2>T3;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表现为T3>T2>T1;淀粉酶活性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酶活性表现为T3>T2>T1;脂氧合酶活性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酶活性表现为T3>T2>T1;多酚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酶活性表现为T1>T2>T3。3.在整个晒制期间,晒红烟不同部位不同调制方法烟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其含量表现为T3>T2>T1;多酚类物质(绿原酸、芸香苷及莨菪亭)含量大致呈上升趋势,其含量及其总量均表现为T3>T2>T1;TSNAs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NAT、NNK、NNN及其总量均表现为T1>T2>T3;淀粉含量变化呈降低趋势,其降解速度表现为T3>T2>T1。4.随着烟叶成熟度的增加,中上部叶总糖、还原糖、糖碱比逐渐增大,淀粉含量降低,氯含量先升后降,总氮、烟碱含量适宜,且处理间差异不大,钾含量偏低,主要化学成分在B(C)M3时更趋协调;中上部叶所测中性香味物质中众多成分及总量均在M3烟叶中处于较高水平;中上部叶B(C)M3烟叶单叶重、含梗率、填充值、叶质重等物理特性均优于其它处理;中上部叶B(C)M3烟叶感官质量整体最佳,B(C)M1最差,B(C)M3烟叶香气质、余味、燃烧性较好,香气量足,劲头适中,刺激性、杂气小;烟叶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均以M3烟叶最佳,M4次之,M1最差。5.中上部叶总糖、还原糖、钾、糖碱比及氮碱比均在大棚晒制(T3)烟叶中含量较高,淀粉、烟碱及氯含量在大棚晒制(T3)烟叶中处于较低水平;中上部叶众多中性、碱性香味物质及香味物质总量均在大棚晒制(T3)烟叶含量较高;中上部叶中NAT、NNK、NNN、NAB及TSNAs总量均在大棚晒制(T3)烟叶含量较低,在传统露天晒制(T1)烟叶中含量最高;中上部叶均表现为大棚晒制(T3)烟叶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单叶重、含梗率及叶质重优于露天晒制(T1、T2)烟叶,不同调制方法烟叶填充值差异较小,且符合优质晒烟要求;中上部叶大棚晒制烟叶中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劲头、灰色等指标均优于其它处理烟叶,感官质量总评分均为大棚晒制烟叶较好;T3(大棚晒制)烟叶亩产量产值均高于露天晒制的T1和T2,上等烟比例也以大棚晒制占优势。6.研究结果表明,吉林长春农安烟区上部叶和中部叶按B(C)M3进行成熟采收,并采用大棚晒制方法进行调制,有利于晒红烟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