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脑氧饱和度监测与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的比较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sc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前瞻性配对设计,每位研究对象术中均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SEP)监测及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计算rSO2的最佳干预阈值,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rSO2监测与SSEP监测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同时观察rSO2监测在CEA手术中的作用。为rSO2监测在此类手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选择择期CEA患者63例,患者58人,ASA分级I-III级,年龄55-82岁,其中5名患者先后行两侧CEA,53名患者行单侧CEA。通过配对设计,术中每位研究对象均进行SSEP监测及rSO2监测。以麻醉后阻断颈内动脉(ICA)前SSEP监测为基础值,阻断后SSEP监测波幅降低≥50%为阳性结果,以SSEP监测为术中低灌注的标准。分别记录阻断前5min、阻断后5min、开放后5min时段的平均rSO2值,及阻断后rSO2的最小值。以基于每个监测值相对于基准参考值的变化百分比、下降的绝对值及监测得到最小值三种算法得到的rSO2值与SSEP结果进行准确性检测作出ROC曲线,求得rSO2监测干预的最佳阈值,比较SSEP监测与rSO2监测一致性及相关性。【结果】所有58名患者顺利完成63次CEA手术,其中8名患者术中SSEP监测出现阳性,2名患者使用分流。根据SSEP监测作rSO2的ROC曲线,得到最佳干预阈值为rSO2相对于基准参考值下降≥9.48%和/或下降的绝对值≥6.22。在CEA手术中,rSO2的干预阈值与SSEP监测比较,预测脑缺血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491,P<0.001)。两种方法的总体检出率不相同,差别具统计学意义(χ2=12.954,P<0.001)。rSO2监测的敏感性为75%(95%CI:35.58%~95.55%),特异性为87.27%(95%CI:74.90%~94.31%),阳性预测值为46.15%(95%CI:20.40%~73.88%),阴性预测值为96%(95%CI:85.14%~99.30%),准确性为85.71%。rSO2监测在反映血流变化方面优于SSEP监测,对头部体位摆放有指导作用。【结论】在本研究中,基于NIRS的rSO2监测相对于SSEP监测,使用阻断后rSO2下降较基础值>9.48%和/或rSO2下降绝对值>6.22为干预阈值时,敏感性不高,阳性预测值低,说明使用上述阈值时,可能有部分阳性患者不能诊断出来,而有部分患者可能接受不必要的干预。故本研究结果,不支持仅通过rSO2监测来预测CEA患者术中缺血。但rSO2在CEA中反映血流变化方面优于SSEP监测,对术中头部体位摆放有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网格是面向下一代网络的新兴技术,被称为第三代Internet。通过网格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可以为多种资源的,如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知识资源的全面共享与连通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共享与集成有效消除资源孤岛,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凭借网格在计算资源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可以协同处理复杂的GIS问题,特别是解决仅靠本地资源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基于WWW(万维网)的
本文隶属于Lp-Brunn-Minkowski理论,该领域是近十几年来在国际上发展非常迅速而重要的一个几何学分支.本学位论文首先陈述了其所属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主要的代表人物以及我国数学家的工作;接着利用凸几何分析中的Lp-Brumm-Minkowski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解析不等式理论研究了凸体的对偶混合Lp-仿射表面积的相关性质,探讨了Blaschke-Santalo不等式和Ury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dilatation of eustachian tube,BDET)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COM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比较COME不同治疗方式之间的差异,为BDET治疗COME的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从中文、外文数据库检索与本课题有关的已发表、正
背景和目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获益与刺激部位附近的传导束有关,但仍不清楚什么样的连接模式与有效的DBS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弥散张量成像得出的脑连接性标记物确定临床上有效的电极触点。方法:我们回顾了77例接受双侧丘脑底核DBS手术的PD患者。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58)和验证组(n=19)。根据治疗窗口大小,将所有触点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每个触点激活组织体积的全脑连
肿瘤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大医学疾病。近几十年来表观遗传学围绕基因异常表达引起的肿瘤发生,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其中组蛋白翻译后修饰(PTM)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组蛋白赖氨酸残基的第五位氨基(Nε)常常发生不同类型的PTM包括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和甲基化等。其中,组蛋白赖氨酸的异常甲基化与肿瘤细胞的转化、异常增殖有着密切的联系。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的修饰受到两类具有相反功能的酶调节:组蛋白赖氨
目的:腭裂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先天性疾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500~1000。但目前腭裂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腭板的大部分间质细胞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神经嵴细胞可以合成分泌纤连蛋白,纤连蛋白在生物学过程发挥多种功能,包括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融合、粘附和胚胎发育等。神经嵴细胞条件性敲除纤连蛋白,小鼠胚胎发生腭裂。但在腭板发育过程中,神经嵴细胞的纤连蛋白如何调节腭板发育的机制并不清楚。因此,本课题
氯喹那多(Chlorquinaldol,CQD)作为一种8-羟基喹啉(8-HQ)的衍生物,是一种长期用于治疗皮肤感染的局部用药,在临床上,也常常与普罗雌烯联合用药治疗阴道炎。此外,CQD已被证明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结核、抗病毒和抗寄生虫作用,它的抗菌作用可能与螯合作用有关。然而,CQD的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迄今为止尚不明确。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简称Wnt信号通路)在胚胎的生长发育和肿
背景与目的:卵巢癌因其较高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化疗耐药及复发率,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世界女性健康。卵巢癌细胞干性是卵巢癌化疗耐药的重要因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一种肿瘤微环境中最重要的细胞成分,与卵巢癌的化疗耐药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提出TAMs可能促进了卵巢癌细胞的干性。已有许多研究表明TAMs可通过microRNA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并调节其耐药性。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
目的:检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osner-Schlossman syndrome,PSS)患者发病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及血浆中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27和HSP70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情况,拟从转录水平及蛋白质表达水平两个层面,探讨HSP27及HSP70分别与PSS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期限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共有20名RPD患者(20例膝,12例男性,8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22.61岁(8岁31岁),术前平均TT-TG值17.5mm(15mm20mm),在我院接受全关节镜下MPFL重建术手术。所有患者均使用同种异体肌腱,使用单束等长法重建MPFL。统计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