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行为论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el_z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行行为,自德国学者斯鸠贝尔(Stübel)首倡以来,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其作为保证人类型之一,得到多数学者赞同和司法判例支持,它和法律规定、契约约定,并列为历史最悠久的三大保证人类型。先行行为作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在中国大陆刑法学界更似乎是一种确信。但质疑先行行为保证人类型的学说,在大陆法系国家曾间或出现。  “因自己之行为致发生一定之危险者,负防止其发生之义务”,这是先行行为保证人类型最原始的法理基础,符合人类直觉的正义情感。问题是,在实证法层面,在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如何对先行行为不作为犯进行处罚。以作为义务的程度为等价性判断标准的观点,为刑法学界多数学者所支持,因此,可以根据作为义务程度的强弱来判断是否成立以及成立何种不纯正不作为犯。  学说史上,先行行为的概念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关于先行行为是否限于违法行为的命题,曾经有过激烈争论,但现在一般认为,只要先行行为制造了危险,就有可能成立先行行为不作为犯,而无论此先行行为系违法或合法,系故意犯罪行为或过失犯罪行为。但是,正当防卫行为并不成为作为义务的发生根据。不过,紧急避险人,对于遭受损害的无辜第三者具有作为义务。  先行行为不作为犯与结果加重犯,本质上是不作为犯与作为犯的区别。结果加重犯的加重结果的出现,是属于基本犯罪行为本身所伴随的“固有的内在危险”的实现,并不存在作为义务的问题。而先行行为不作为犯是因为制造了危险而产生了作为义务,其违反义务的不作为才具有了刑事可处罚性。  行为人的先行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符合条件理论的因果关系。先行行为之后的不作为与结果之间是刑法意义上的规范的因果关系,属于归责范畴。  先行行为不作为犯理论和自我答责理论可以适用于醉酒驾车行为。例如,对司机醉酒驾车产生明确推动作用的酒店店主,造成司机醉酒而又不制止司机驾驶的,如果司机醉酒只是欠缺驾驶能力,但还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即存在自我答责时,则可排除店主的作为义务。如果司机醉酒不仅没有驾驶能力,也欠缺自我答责时,先行行为人居于保证人地位,成立先行行为不作为犯。
其他文献
公民身份理念起源于遥远的希腊城邦时代,通过亚里士多德的阐发而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这一理论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女性公民身份就是伴随着这一概念的
本文首先对ERP系统的组成结构及特点进行简单介绍,了解ERP系统的基本情况,重点分析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ERP系统在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具体应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日益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社会经济主体之一。企业社会经济地位的凸显导致企业与整个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企业与社会传统关系格局不断受到挑战。随着我国现代
班主任工作真是千头万绪。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体现现代教育观和学生观呢?在班集体中做好四项工作,善用四种方法,坚持四项原则,把班级建设成为和谐的班级集体,让学生在集
期刊
自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问世以来,人权已经逐渐走到了国际政治舞台的前沿。人权是人因其为人即应享有的权利,这一思想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今天,对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于罪行法定主义,有刑法才有犯罪,有犯罪始有刑罚可言。基于法治国家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国家刑罚权必须经由法定诉讼程序才能实现;犯罪非依法定诉讼程序,不得追诉、审问、处罚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也已得到了飞速发展,以至于现代新闻制作也越来越重视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并已逐渐成为现代电视新闻制作的主流发展趋势。本文具体分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