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环境中砷转化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砷代谢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52184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砷作为一种毒性较强的环境污染物,其在湿地环境,如自然湿地-中国的黄河三角洲、孟加拉国的Bhaluka地区,以及人工湿地-东南亚水稻土的污染问题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除湿地水文条件和土壤性质的变化外,微生物介导的砷转化过程对湿地中砷的形态、迁移转化、毒性和生物有效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考虑到湿地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湿地环境微生物介导的砷转化过程对于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迄今为止,关于湿地环境中砷转化微生物的分布、多样性和丰度,以及对它们在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所起贡献的研究尚不足。  本论文首先采用分子生态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克隆与测序技术,以及高通量Miseq测序技术研究湿地环境中微生物的砷氧化、还原和甲基化基因的分布、多样性和丰度,全面揭示我国南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湿地中砷转化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差异,深入分析影响湿地中砷转化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的环境因素;其次,以模式生物-蓝藻和真核微藻作为湿地环境微生物的代表,结合植物生理学手段,验证微生物的砷氧化、还原和甲基化基因功能,探究湿地环境中微生物的砷氧化、还原和甲基化机制,分析影响微生物砷转化过程的因素,旨在深入理解湿地环境微生物对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贡献。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采用分子生态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克隆和测序技术,对采自于我国南方地区13个水稻土,共52个土壤样品中编码微生物三价砷(As(Ⅲ))氧化酶基因(aioA)、五价砷(As(Ⅴ))呼吸还原酶基因(arrA)、As(Ⅴ)解毒还原酶基因(arsC)和As(Ⅲ)甲基转移酶基因(arsM)的分布、多样性和丰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砷氧化、还原和甲基化功能的微生物广泛的分布于水稻土中。其中aioA的基因丰度最高,arsM基因的多样性最高。土壤pH值,EC,总C,N,As和Fe浓度,C/N比等环境因子是影响不同地区水稻土中砷转化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并可能导致砷转化微生物基于不同地区的聚类模式。克隆文库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砷转化基因主要来自于水稻根际微生物,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  2.对采自于我国东南方地区14个河口湿地,共70个沉积物样品中微生物的aioA,arrA,arsC和arsM基因的分布、多样性和丰度进行研究,发现具有砷氧化、还原或甲基化功能的微生物广泛地分布于河口湿地环境。对arsM进行Miseq测序和群落结构分析的研究表明,河口湿地中主导的As(Ⅲ)甲基化微生物来自于细菌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其中,丰佑菌科(Opitutaceae),球形杆菌科(Sphaerobacteraceae),生丝微菌科(Hyphomicrobiaceae),多囊粘菌科(Polyangiaceae),脱硫杆菌科(Desulfobacteraceae)和梭菌目(Clostridiales)在微生物相关性网络分析中表现出与其它As(Ⅲ)甲基化微生物更高的相关性,表明它们可能共享相似的生态龛位(ecological niche)。而河口湿地的地理分布和环境异质性(土壤pH值,总N浓度,C/N比,Fe(Ⅲ)浓度)是影响As(Ⅲ)甲基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重要因素,造成其基于不同省份的聚类模式。  3.以蓝藻-集胞藻为湿地环境代表性微生物研究其对砷的氧化还原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集胞藻具有As(Ⅲ)的氧化能力。进一步研究磷酸盐对集胞藻介导的砷氧化还原调控机理的结果表明,集胞藻对As(Ⅲ)的氧化效率随环境中磷酸盐浓度升高而增加。集胞藻在低磷环境中对砷的氧化还原是一个动态循环过程,包括:表面As(Ⅲ)氧化过程,细胞对As(Ⅴ)的吸收过程,细胞内As(Ⅴ)解毒还原过程,以及As(Ⅲ)外排过程。在低磷培养条件下,培养基中较高浓度的As(Ⅲ)是由于集胞藻对As(Ⅴ)的吸收量增加,促进了细胞内As(Ⅴ)还原和As(Ⅲ)外排,进而促进了培养基中As(Ⅲ)浓度增高。  4.以真核微藻Ostreococcus tauri为湿地环境代表性微生物研究其对As(Ⅲ)的甲基化机制,研究结果证实O.tauri具有As(Ⅲ)甲基化和气态砷挥发能力。O.tauri可耐受100μM的As(Ⅲ)和As(Ⅴ),其细胞内积累砷的浓度随着培养基中As(Ⅴ)浓度(0-50μM)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1)。研究结果同时表明O.tauri对砷的甲基化过程主要由藻细胞调控,并且As(Ⅴ)还原过程可能是其甲基化和气态砷挥发的主要限速步骤。此外,克隆得到O.tauri的arsM基因,在分子水平进一步证实O.tauri具有As(Ⅲ)甲基化和气态砷挥发能力。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砷氧化、还原和甲基化功能的微生物广泛地存在于湿地环境中,并随湿地环境的地理分布和环境异质性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丰度。湿地环境微生物介导的砷氧化、还原和甲基化过程对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不同参数条件在6063铝合金基体上制备了微弧氧化陶瓷膜,并研究了该合金微弧氧化最大正电压与微弧氧化正电流密度、负电流密度、微弧氧化时间、脉冲频率间的关系。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案件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往往会出现一些常规分析手段无法鉴定的污染物.本文利用全二维气质联用仪对标准柴油和机油样品进行分析,并利用样品中特征有机
本文综合利用穆斯堡尔谱、正电子湮没寿命测量、电阻测量、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磁性测量等手段对低频脉冲磁场处理后Fe78Si9B13的微结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其微结构随磁脉冲参数变
本文以大鹏澳养殖海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网箱养殖区、贝类养殖区、对照区三个不同区域沉积物表层和柱状样中关键化学因子(氮、磷、有机碳等),大型底栖生物分布,以及间隙水中营养
纳米银由于其优良的抗菌性能、独特的理化性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因此其潜在的环境暴露风险值得人们关注。目前针对纳米银的生物安全性与毒性效应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然而
ZnO压敏电阻因其优异的Ⅰ-Ⅴ非线性和较高的浪涌吸收能力而广泛应用在电子、电力设备和系统上.同时近年来纳米材料在各个方面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鉴于这两方面的发展需要,本
国内城市化迅速开展,建筑业发展非常迅速,在工程建设中资金是重要的条件,每个建筑工程环节中需要的费用之和就是造价,因此造价管理关系到每个环节,而国内工程造价还是在起步
一般人认为,蚊子十恶不赦,应该把它们斩尽杀绝才是,但科学家们却一直在想,如何让蚊子戴罪立功。  前不久,日本科学家就对蚊子的吸血注射技术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们发现,蚊子抽血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们的嘴巴有锯齿状的针头,和我们常见的注射针头平滑的表面相比,这种锯齿状的针头和皮肤组织接触的面积更小,产生的刺痛感更弱,甚至让人感觉不到。为了防止在吸血过程中人们有所知觉,因而被一巴掌就地正法,聪明的蚊子还有一
铁氧体是一类具有非常广泛用途的磁性材料,其粉料的制备方法一直是人们探索的课题,除了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外,它还可以用水热法,溶胶凝胶法,柠檬酸盐法等湿法技术,但由于上述方法各有其局限性,没有实现大规模的生产。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制备铁氧体磁性材料是俄罗斯科学家Avakyan在90年代发明的,与传统粉末冶金法相比,其特点是利用反应物内部的化学能来合成材料,反应物一经点燃反应即可以自行维持
本文以胆固醇为疏水基团对亲水性多糖进行疏水改性,合成具有双亲性的聚合物。研究其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以及对聚乳酸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作用。利用胆固醇丁二酸酯的酰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