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闷的象征》与鲁迅的文艺观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不仅在艺术实践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美学思想上,也具有深刻而系统的文艺观。鲁迅对美学理论建设的追求是积极主动地。他站在“立国”、“立人”的高度,将西方优秀的美学理论纳入自己的文学世界。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他采取的是“拿来”的态度,不排斥亦不盲从,在批判中继承和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艺观。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是鲁迅“拿来”的一本十分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对鲁迅的文艺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苦闷的象征》集中阐述了厨川白村关于文艺创作的本质、文艺鉴赏、文艺的批评标准及文艺的起源等理论。思想上的共鸣以及美学理论建设的需要,使得鲁迅对其相当重视。可以说,鲁迅美学思想的诸多观点的形成与发展是和《苦闷的象征》分不开的。通过对《苦闷的象征》的研读,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鲁迅的文艺观。本文以《苦闷的象征》为入手点,通过考察鲁迅对它的借鉴,从而挖掘其中透露出的鲁迅的文艺观。本文认为,鲁迅对《苦闷的象征》的借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方面呈现出的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观点;二是通过广义的象征实现灵与肉的一致;三是直面现实的审美功利主义。鲁迅对这三方面的借鉴,既是他前期创作实践的思考和总结,又为他中后期的文艺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正>五花八门的共享单车里,ofo无疑是品牌人格化程度最高的一个,也是人格形象让用户印象最深的一个。品牌人格化这件事,看似容易,但想做得出彩,绝不仅仅是制作卡通形象、官微
新时期开始之际,文学理论的泛政治化泛哲学化是当时最为严重的问题,文学理论需要摆脱政治的附庸。“审美反映”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收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泸沽湖摩梭人文化保护区”的提法进行了反驳 ,并阐述了少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联系与区别 ,就旅游在民族社区社会文化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和
各种翻译软件和翻译网站普遍推广并应用到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模式摆脱了以往以教师为
对Kerberos协议及安全性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针对该协议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认证模型。该模型引入轻量级票据,采用混合密码体制和USBKey双因素认证,较好地解决了口令
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口腔护理方法、频次、口腔护理液的选用、口腔卫生状况的评估等进行综述,指出应从减少护士操作时间、节约人力成本出发,对口腔护理用具加以改进,同时研制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首要屏障和根本基础。为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预防和控制功能,各国政府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
国家治理体系可理解为维持国家秩序的一套制度安排,其有效运转需要健全完备的制度基础。文章基于国家治理体系框架,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建设的完善度与制度的执行力方面做
体育利益均衡是人们对现有体育利益格局的一种满足状态,体育利益均衡的动力是体育利益不均衡,阻力是体育制度变革的成本。体育利益均衡的实现条件是潜在的体育制度需求转变为
<正> 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中一些重要的生理物质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如:血浆蛋白、血红蛋白、激素、维生素、酶和抗体等。而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