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进一步扩大,然而在考虑到收入流动性的情况下,长期来看收入差距问题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合理的收入流动能够降低长期不平等,缓解社会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稳定。 本文利用1989-2011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从不同角度测度了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分析了收入流动性的变动趋势及其对收入差距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1989-2000年农村和城市基于收入位次变动、收入份额变动及收入水平变动的多个指标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0-2011年农村和城市基于收入位次变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指标持续下降,基于收入水平变动的指标显示出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六个时期对比来看,收入流动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近期收入流动性下降趋势非常明显,而且农村居民的无方向收入流动程度均大于城市,但有方向的收入流动却相反。此外,收入流动性有改善收入不平等和社会福利水平的作用,不过这种改善作用正在减弱。 根据Kerm(2004)的收入流动性分解方法,中国居民无方向收入流动性的主要来源是交换流动性,收入位次变动是流动性变动的主要原因。而在有方向收入流动分解中交换流动性的贡献下降,增长流动性的贡献变大,且农村比城市有更大的向下收入流动力量,城市的增长流动性大于农村,这导致了城市的有方向总收入流动多数是正的。此外,有方向收入流动的子群分解结果表明,最低收入组和较低收入组的收入流动对总流动性的贡献最大,并且农村大于城市。保持低收入群体收入稳定性并提高收入向上流动性,将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多分类Logistic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收入流动表现出向均衡水平收敛的特征。性别、年龄、区域差异和保险状况对收入流动性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个体收入越不易向下流动。此外,个体职业特征差异对收入流动性有很大影响。在农村,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等比农业生产人员有更小的向下收入流动;在城市,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商业、服务人员,农业生产人员等收入向上流动的可能性小于专业技术人员,而商业服务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收入比专业技术人员更容易向下流动。 只有在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同时逐步完善教育公平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控制高收入阶层收入过快增长,打破收入分层,促进合理的居民收入位次流动和收入水平流动,才能有效缓解收入差距的扩大,提高社会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