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公平现象严重;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矛盾突出:医疗服务市场面临转型,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新医改正在推进,“看病难,看病贵”现状改善并不明显。因此,对中老年人群在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下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进行研究,具有其社会经济背景、时代背景、现实背景及政策背景。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目标为测量我国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程度,探索经济水平排序下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的来源,并按重要程度排序,为改善我国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提供政策依据。具体目标包括:了解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分析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测量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程度:探索经济水平排序下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的来源,并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为改善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提出政策建议。资料来源与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2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CHARLS抽样方法为多阶段分层概率比例规模(PPS)随机抽样,样本人群为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样本包括全国150个县或区中的450个行政村或社区,共计10257户(17708人)。根据研究需要、删除缺失值及异常值后,本研究共纳入家庭数9992户,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16884人。研究利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卡方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探索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而采用集中指数测量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程度,并通过集中指数分解法探索不平等的来源。研究结果(1)中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所调查中老年人四周患病率为26.50%,慢性病患病率为67.54%,与2008年全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相比,慢性病患病率明显增加。所调查中老年人四周就诊率为19.39%,应就诊未就诊比例为26.82%,未就诊原因以自感病轻和经济困难为主;过去一年内住院率为9.16%,应住院未住院比例为31.00%,高于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23.9%),未住院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困难。(2)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利用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影响中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的显著因素包括性别、自评健康状况、职业、医疗保险、消费性支出、家庭规模;影响中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的显著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自评健康状况、四周患病、慢性病患病、教育水平、职业、医疗保险、消费性支出、家庭规模和所在地区。(3)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程度。中老年人门诊和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CI)分别为0.0317和0.1532,水平不公平指数(HI)分别为0.0373和0.1633,说明中老年人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存在亲富不平等,即富人利用更多的卫生服务。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的集中指数均为正值,集中曲线均位于绝对公平线的下方,说明我国不同地区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均存在亲富不平等。(4)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的来源。经济水平是导致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的第一位贡献因素;医疗保险是不平等的第二位贡献因素,新农合具有改善公平性的作用;职业可降低门诊利用的不平等,同时增加住院利用的不平等,家庭规模可降低门诊和住院利用的不平等;另外,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同中有异。结论我国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存在亲富不平等;标准化卫生服务需要后,存在水平不公平性;住院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程度大于门诊服务利用。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的来源包括卫生服务需要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水平是导致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的第一位因素,医疗保险是第二位因素,职业和家庭规模是重要因素,卫生服务需要因素显示出亲贫不平等。另外,我国中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的来源存在地区差异。政策建议(1)有针对性地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以住院服务为重点,提高新农合补偿比例;(2)控制并降低医疗服务价格,让中老年人看得起门诊,住得起院;(3)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农村为重点,弥补收入差距导致的不平等;(4)将高发重点慢性病纳入门诊报销目录,改善慢性病患病引起的不平等;(5)因地制宜,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防控慢性病,缩小地区差异;(6)从长远来看,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改善城乡差异,是降低或消除不平等的根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