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香型黄茶特征香气成分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471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茶是我国独有的茶类,因其特有的“三黄”(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品质和保健功效而被消费者所青睐。目前关于黄茶的香气研究较少,且黄茶的特征香型及其化学物质基础暂不明确,阻碍了黄茶风味品质研究的发展。本研究以全国各地97个黄茶为材料,分析黄茶不同特征香型,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QDA)、HS-SPME、GC-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不同香型黄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并探明“玉米香”型黄茶关键香气化合物。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分析了黄茶不同香气类型感官特征,提出黄茶特征香型。采用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对全国各地97个黄茶进行外形和内质的描述,从中挑选出38个具有特征香型的黄茶进行感官定量描述分析,并将其分为“花香”、“栗香”、“玉米香”、“火功香”和“清香”5种香型黄茶。(2)研究了不同极性色谱柱对黄茶挥发性成分分析的影响。将97个黄茶样品等量混合作为QC样品,采用非极性柱HP-5MS、中性柱DB-35MS和极性柱HP-INNOWAX三种不同极性色谱柱分析黄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三种极性色谱柱共鉴定到190种化合物,其中HP-INNOWAX色谱柱鉴定了88种,HP-5MS色谱柱鉴定了104种,DB-35MS色谱柱鉴定了85种;黄茶中的主要化合物类别,如酯类、碳氢类在HP-5MS中鉴定的个数比其他两种色谱柱要多;在HP-INNOWAX、HP-5MS和DB-35MS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分别为二甲醚(4188.92±338.09 ng/g)、N-乙基吡咯(595.23±81.26 ng/g)和脱氢芳樟醇(623.57±61.08 ng/g),N-乙基吡咯是黄茶中的重要香气成分,因此,选择HP-5MS色谱柱用于黄茶挥发性成分分析。(3)比较了5种不同香型(“花香”、“栗香”、“玉米香”、“火功香”、“清香”)黄茶的香气成分组成。结果表明,从不同香型黄茶样品中共鉴定了10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碳氢类化合物最多(34种);PCA和HCA分析表明,5种不同香型黄茶可明显分开,具有显著差异;OPLS-DA和OAV分析表明,不同香型黄茶主要含有以甜香、果香、花香和烘烤香属性为主的24种关键香气成分(OAV>1),其中“花香型”黄茶以甜香和果香属性的橙花醛(1324.45μg/L)、果香属性的柠檬醛(1300.25μg/L)和花香属性的3-异丙基甲苯(48.00μg/L)为主要特征香气成分,“栗香型”黄茶以烘烤香属性的N-甲基-2-吡咯甲醛(153.44μg/L)和花香属性的壬酸乙酯(2.08μg/L)为主要特征香气成分,“火功香”型黄茶以烘烤香属性的2,3-二乙基-5-甲基吡嗪(22.31μg/L)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311.45μg/L)为主要特征香气成分,“玉米香”型黄茶和“清香”型黄茶特征香气成分以甜香和果香属性的橙花醛和柠檬醛以及薄荷属性的薄荷酮为主要香气成分,但与其它香型黄茶相比含量较低。(4)鉴定了“玉米香”型黄茶关键特征香气成分。以蒸、烤处理的甜玉米、糯玉米和“玉米香”型黄茶为研究对象,采用HS-SPME、GC-MS和OAV法分析研究其共有香气组分,进而鉴定“玉米香”型黄茶关键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玉米样品的共有挥发性成分有46种,包括醇类、醛类、酮类、碳氢类、杂氧类和酯类,其中与“玉米香”型黄茶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18种,OAV分析表明,“玉米香”型黄茶的关键特征香气成分(OAV>1)为清香属性的苯乙醛、花香属性的壬酸乙酯和3-异丙基甲苯、木香属性的雪松醇、烘烤香属性的N-甲基-2-吡咯甲醛和薄荷属性的薄荷酮。
其他文献
滇红茶是云南特有的红茶品种,含有多种有效生物活性成分。近年来滇红茶在品质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在健康功效方面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以滇红茶为原料,探究滇红茶提取物调节脂质代谢的生物活性。将滇红茶制备成滇红茶提取物,然后对高脂饮食(HFD)饲喂的雄性SD大鼠进行75、150和300 mg/kg的滇红茶提取物灌胃处理。连续干预8周后,称取肝脏重量、肾周脂肪重量、附睾脂肪重量,测血清和肝脏中相关生化指
学位
随着茶旅融合的发展,以及大健康理念的不断普及,体验经济、产业融合、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等一系列社会热点和动态接踵而至,服务业与休闲农业的结合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服务业与休闲农业的融合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时代变革与政策推进下,中国茶业产业正在由内而外的实现自我突破与革新,传统的茶产业链由单一向多元延伸,尝试与其他行业跨界融合来拓宽产业面,茶园养老模式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茶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能量饮食诱导的代谢紊乱已成为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肥胖一旦形成就很难控制,早期预防是控制肥胖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与测序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黄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按照鲜叶原料的老嫩程度可以将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茶保留了鲜叶中较多的天然物质成分,具有良好的降脂减肥功效。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关注黄芽茶、黄小茶或
学位
独特的历史背景与茶叶品质风味使白化茶树在近年来从众多茶树品种资源中脱颖而出。随着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兴起,已有研究从转录、蛋白、代谢等水平对白化茶树的叶色和特征代谢变异机理进行了探索。但受限于分析方法的单一与技术的不足,利用上述组学分析阐明白化茶树变异机理仍缺乏有效依据。因此,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集对白化茶树进行有效关联分析对于解析白化茶树变异机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探究白化茶树叶色变异的生理生化分子机
学位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蕴藏着大量极具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这些宝贵的资源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而且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立足课堂,将乡土文化资源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可以有效地提升语文课堂活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期刊
目的 探讨黄芩苷镁对脂多糖(LPS)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lN)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取SPF级雄性SD大鼠54只,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苷镁高、中、低剂量组及异甘草酸镁组,各9只;尾静脉注射给药、造模,黄芩苷镁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注射100、50、25 mg/kg的黄芩苷镁,异甘草酸镁组尾静脉注射18 mg/kg异甘草酸镁,模型及正常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期刊
中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的大国。茶叶从源头生产到终端消费,最终的呈现形式主要有两种,即茶叶店与茶馆。前者隶属零售业,后者隶属餐饮业。但从后者在实际生产活动中提供的产品来看,茶馆既提供茶水服务,销售茶叶、茶具,开展各类茶事活动。随着茶产业的多元化,茶馆的业态还将不断延伸。目前,茶行业日趋品牌化,茶馆是茶行业品牌竞争的重要产品,就行业本身而言,单店成为品牌的时代很难再来,吨位决定地位,连锁无疑是最好的一种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十分迅猛。这样的势头不仅体现在城市,很多偏远地区群众及广大农村也紧跟时代步伐迎合时代发展。为了避免与时代脱节,实现城乡农村共同发展,对于乡村治理的创新至关重要。农村治理向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方向迈进,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农村治理属于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针对农村治理精细化进行推进,在治理中农村党建的重要带动和引领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出来,将党建作为基础结合先进的
期刊
为提高小麦副产物综合利用附加值,研究采用风味蛋白酶酶解麦胚制备风味活性肽,以感官评分和麦胚肽得率为衡量指标优化酶解工艺,测定酶解物中风味物质含量、肽分子量分布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麦胚最佳酶解条件为pH7,底物浓度2%,酶解温度50℃,酶添加量4%。此时,麦胚肽得率为(8.17±0.70)%,酶解物具有一定咸鲜滋味并伴有清淡香气。麦胚酶解物中挥发性物质以烃类、酸类和醇类物质为主;呈鲜物质主
期刊
多酚氧化酶是茶树中一类重要的末端氧化酶,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对多酚类物质的催化氧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茶树中PPO基因的转录调控机理尚未明晰。本文以三个不同PPO活性的茶树品种为材料,筛选得到可能调控茶叶PPO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克隆得到Cs MYB12/48转录因子,对MYB12/48转录因子的功能进行了验证,同时研究了不同光质处理对茶鲜叶萎调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比较了三个不同P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