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蠹蛾生物学特性与监测技术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an1986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世界水果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目前已经广泛分布于除东亚地区之外的世界各大苹果产区。我国苹果和梨的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自上世纪中期苹果蠹蛾入侵我国以来,已经在题北和东北形成了2个分布区,在给当地水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威胁到我国苹果主产区的安全。从2004年开始,我国开始在陕西、山东以及甘肃等地建设苹果非疫区(Pest FreeArea),以该项目建设为基础,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苹果蠹蛾疫情监测体系和防控体系,以此保护苹果产区免受苹果蠹蛾的侵害,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我国苹果的出口。  本项研究围绕苹果非疫区建设中的技术需求,对苹果蠹蛾的时空分布、产卵位置、蛀果行为、脱果特性以及幼虫爬行等生物学特性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同时对苹果蠹蛾信息素诱捕器监测技术中诱芯的剂量、使用时间以及诱捕器的类型等影响诱捕效果的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另外,对苹果蠹蛾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扩散传播路线及扩散趋势也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⑴通过诱捕器监测、田间抽样调查以及室内观察的方法对苹果蠹蛾的多项生物学及行为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我国新疆、甘肃以及内蒙古地区,苹果蠹蛾每年发生2-3代;苹果蠹蛾在叶片上产卵比例(73.1%)远远高于在果实上的比例(14.6%)和茎上的比例(12.2%);在果实表面,花萼部位产卵的比例最高,占果实卵量的50.8%;受害果实中的平均幼虫数通常不超过3个;99.3%的幼虫在距脱果位置7m范围内结茧。⑵设计了大规模生产精确剂量诱芯的模具,不同剂量诱芯的信息素释放速率曲线为R1mg=72e-0.072t;R5mg=360e-0.072t; R10mg=720e-0.072t,田间实验证明诱芯的有效期超过18周,高效稳定期为4周。对不同种类的诱捕器捕获效果进行比较,在甘肃等地证明胶粘式诱捕器的效果好于水盆式诱捕器。⑶苹果蠹蛾在我国已有120个县市发现定居分布,形成东北和西北两大分布区,扩散速度由2006年前的30km/年上升为2006年之后的100km/年,公路货运与苹果蠹蛾传播的关系密切。另外,本文还对目前苹果蠹蛾在各个省份的发生特点、扩散形势以及我国苹果蠹蛾监测体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对仪器仪表的要求越来越高,就越来越迫切的需要智能仪器。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为仪器智能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得仪器仪表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论文针对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水稻育种专家陈建三研究员通过栽培稻和野生稻之间的人工有性杂交选育了数个特别的优质水稻品系。这些品系具有杂交优势可以在后代中稳定遗传的共同特征,故
采用连续太赫兹成像技术,设计了基于FPGA的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雷达系统,利用System Generator,对系统中基于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部分进行了仿真研究和设计。通过比较两种主流
目的 研究利肺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 采用烟熏和气管内滴注脂多糖法构建大鼠CO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氨茶碱组(0.06 g/kg)、固本咳喘片组(
本文以2009年秋季和2010年春季黑龙江省绥芬河流域鱼类资源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文献记录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馆藏标本,对黑龙江省绥芬河流域淡水鱼类的组成进行了全面的整
目的 从中药药渣中分离出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为叶类药渣微生物堆肥奠定基础.方法 初筛采用平板涂布法,复筛均采用摇瓶法,测定相应发酵液中氮、可溶性磷、可溶钾含有量,
学位
百合属(Lilium L.)隶属百合科(Liliaceae),是一类观赏性较强的多年生球根花卉,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四川是我国野生百合的集中分布区之一,已发现的百合超过25种和7变种。四川
纳米金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催化、吸附性质,以及较高的二次电子发射能力。纳米金的这些优良性质使得其在生物标记、生物芯片、微型传感器以及化学催化等方面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顽固性、破坏性脑部疾病,影响了全世界约1%的人口,但现有的治疗手段和效果都很不理想,这囿于人们对癫痫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有限了解。迄今为止,癫痫病形成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