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叙实动词预设触发语研究——兼谈英语叙实动词预设触发语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g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设是句子传递的重要语义信息。动词的预设研究可增进对动词语义或句法特征的认识。纵观国内外相关汉语动词预设触发语的研究,大多是在提及预设触发语时例举几个动词,专注于汉语动词预设触发语的研究成果相对很少,而对动词预设触发语子类的微观研究文献鲜见。  本文尝试从语义预设视角分析汉语叙实动词(factive verbs)的语义次范畴和叙实动词不同次范畴的语义内涵、语义特征、语义结构和题元角色,并从叙实动词的预设命题的逻辑真假值、动词的预设投射能力、预设义的语义类型、预设的特征、预设命题与动词语义结构的关系等方面研究其内在语义预设机制和语言机制,兼谈英语叙实动词预设触发语,探索两种预设机制的共性与个性。  叙实动词在动词域分布较为广泛,是一类特殊的预设触发语,能够通过自身的语义机制触发事实性预设。汉语叙实动词属于通启算子,允许子句的预设投射上升至母句的预设;所触发的事实性预设命题通常在其语义结构中充当内主目语,逻辑值为真;支持汉语叙实动词触发事实性预设命题的内在语言机制有三类:动词的规约语义机制、动词语义内涵中隐含的逻辑关系推理机制、动词否定形式中背景信息存活机制;英汉两种语言叙实动词预设触发语的语义预设机制和支持预设触发的语言机制存在一致性。  本文对汉语叙实动词预设触发语的微观研究一定程度上能丰富预设触发语的研究,并拓宽汉语动词的研究视角。
其他文献
吕叔湘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语法家、词典编撰家,也是我国现代汉语体系和汉英对比学科的开山鼻祖。但鲜为人知,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较之其他著作,学术界对其文学翻译作品关
在第二语言习得和教学领域中,广泛阅读,作为阅读的一种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研究都表明广泛阅读对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阅读能力以及包括诸如语法、词汇等在内的语言能力
本文从认知角度研究英语宾语隐形现象。“及物动词+宾语”是英语语法中的常规搭配,也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大关注点。宾语隐形,即及物动词省略直接宾语,是动宾结构的一个特例,也是
《空床日记》是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晚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关注的是现代社会中老年妇女的的一些常见问题。面对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得不处理婚姻、
本研究从作品与作者两方面出发,对井上靖逝世前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孔子》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小说《孔子》的深层创作意图与寓意。本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分
卡里尔·菲利普斯(1958-)是当代英国最杰出的黑人移民作家之一。作为移民作家,卡里尔·菲利普斯的作品主要关注奴隶制历史和当代非裔流散族群的生存状况,包括文化归属、身份认同
作家赵廷来是韩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大河小说作家。2013年,赵廷来却改变了以往主要写朝鲜半岛近现代分断历史的侧重点,并将目光转向了隔海相望的中国大陆,把中国作为小说的主
传统语言学认为,习语是一种死喻,是约定俗成的固定用法,是不可分析的、任意的,作为一个固定的表达式,在语义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整体意义不能等值于习语个字面意义的结合。而在认
《伊索寓言》是一部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最广的寓言集。林纾译介的《伊索寓言》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对晚清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学界对林译《伊索寓言》的研究囿于
薇拉·凯瑟(1873-1947)是美国第一个展示拓荒时代的女性作家。她从女性角度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女性艺术和拓荒精神是她作品的两大主题。  《我的安东尼亚》是一部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