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的眼光——论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经典的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2886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中国文化遗产,它代表了中国文明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长久以来,中国文学经典一直备受世人瞩目,它不仅是中国学者研究的重点,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其它国家学人的目光,包括英语世界的西方学者。  长期以来,中国学者对中国文学经典的研究,在传统的注、疏、释、评等方式下,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如何在旧有模式下,再挖掘出新意,则成为学者们探索追求的目标。而对海外汉学家们研究成果的借鉴,不失为一条可供参考的路径。汉学家们身处不同的文化环境,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式,继承了不同的学术背景,他们所撷取的角度、使用的理论模式等都会形成启发意义。身处西方学术环境中的宇文所安,作为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的教授,美国汉家界的佼佼者,在中国文学经典研究方面成就斐然,对他的研究无疑会为我们加深对文学遗产的研究力度、拓宽中国文学经典研究的新局面创造契机。  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投入极深。从他十几岁初次接触中国诗歌并产生兴趣以来,直到现在笔耕不止,著述颇为丰厚。共出版专著十几部,内容涉及到唐诗、宋词、传奇、文论等,时间期限也从先秦直到民国,并有对现代诗的评价等。他的著作在中国学界影响甚大,多部作品被翻译成了中文,如他的《中国文学思想读本》(Readings i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中译本名为《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被胡晓明先生誉为《远行回家的中国经典》,甚至还被乐黛云教授拿来作为研究生上课用的教材,皆可以看出国内学人对他论述的认可与接受。他的“四唐诗”研究系列,分析精辟,见解独到,也因之成为唐诗研究的专家。国内学界再对唐诗进行研究时,不由得会对他的观点进行引述。虽然宇文所安在汉学研究方面名气很大,但对他进行专门研究的著作并未得见,只限于单篇的评论文章,也未见相关的博士论文,这实与他所取得的成绩大不相符,故都为本文的出现留下了大量的研究空间,因此笔者以“宇文所安的研究”为对象,以“文学经典”为主线入手,对他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对于西方汉学家来说,他们的优势在于具有与中国学术环境相异的异域背景,同时也有着丰富的西方理论知识,因此,对中国学者的研究路数甚为熟悉的宇文所安,即使他强调因自己的研究对象为中国文学经典,故不时有吸收中国学者的研究方法,但身处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学术环境中,他的分析不可避免会用到西方学术观点与西方批评理论。  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即是对宇文所安“他者”的眼光:方法论的探讨。正如宇文所安自己所说,他的著述中既有中国学者研究成果与方法的影响,同时又有他身为西方人的独特见解。这一点在他对唐诗的“分期法”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第一节即是对此问题的分析。第二节讨论了他对“互文性”理论的运用。“互文性”理论是西方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的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最早提出的,此概念后来成为后结构主义的批评术语。耶鲁大学是美国新批评派的重镇,同时也是解构主义批评的要塞,在此环境中学习并有着研究经历的宇文所安,将新批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中,而“互文性”之法,也成为它在研究唐代怀古诗并寻找诗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手法;在中国,因为文学经典具有悠久的历史,期间作家们走上经典地位的历程也是曲折复杂的,故他们的经典地位已经得到了时间的验证,因此经典作家与非经典作家已有定型。经典作家也更受学者们的青睐。宇文所安在研究中,却能以经典作家为核心,向四周扩散,把非经典作家也列入自己的研究范围,这对于扩大非经典作家的影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乃第三节;最后一节是跨时空叙述法。近年来,比较法成为中西学者使用的最多的一种研究方法,但只因研究对象具有某点相似而进行单纯的比较难以说明问题,宇文所安善于从适合的角度切入,揭露不同时空中文本的审美价值与意义,突破研究对象的历史界限,设定自由的对话模式,让文本自己说话更有利于取得好的效果。  第二章讨论了文学经典形成论。文学经典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波澜起伏的过程,宇文所安以他锐利的眼光,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为我们择取了他眼中的经典作家与经典作品,在他的阐释中,构成了他对文学经典形成历程的看法。经典文学,肯定离不开作品的质量,这是首要因素,但具有好品质的作品却不一定就能成为经典,因此,与政治权力和主流文学风尚保持一致,是封建时代扩大文学影响力、形成文学经典的第一要素,此为第一节。文学的发展还是多元主义文化与社会群体审美变动的结果,单一的审美倾向并不能产生永恒的经典,何况能够出现在京城文人中心圈的人少而又少。因此,地处京城之外并与之形成对立的文人,也在寻找着文学发展的新模式。对传统的反叛与对立,和因地域的对立而造成文学风格的独创性也易于使作品脱颖而出并成为经典,此乃第二节。有的作家生前并没有形成太大名气,在他死后,因时代审美趣味的转变和一定“挖掘人”的出现,反而促进他名气的提升,一跃成为经典作家,本章第三节即论述了宇文所安眼中此因素的作用。第四节中,讨论了文人经典化的自我意识与文集的保存对作家经典性的影响。宇文所安认为,作家作品保存得好、保存得多,为后人留下了研究他的历证,这对于他经典地位的保持与促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为文学经典女性论。虽然在中国文学史上,女性作家因各种因素在史上留有青名的并不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她们也是中国文学经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对她们的研究,则会使研究者的研究留有遗憾。宇文所安受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对中国文学史中经典女性作家给予了关注,对她们的重要性进行了阐释,并得出女性作者身份与她们的作品价值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失去了对方的身份,作品的价值反而要大打折扣。在中国文学史上,一些女性作家为了获得社会的承认,并让人猜不出自己的女性身份,有时故意采用一种模糊性别的声音特色来书写,这反而成为不入宇文所安“法眼”的原因,宇文所安更喜欢用具有女性原生态声音书写的作者,在本章第二节中,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李清照是中国文学中决不可忽视的经典女词人,她代表了中国传统女性作家的最高成就,一直以来,中国学者对她的研究不仅限在文学上,同时也包括她与丈夫赵明诚令人羡慕的婚姻,宇文所安却从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一文中,以“细读”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内心对丈夫充满抱怨的李清照,为人们重新看待李清照的婚姻提供了新的角度。  第四章是经典作家剖析论,以陶渊明、李商隐为例。中国文学史中经典作家的数目是众多的,笔者只选取了宇文所安对陶渊明与李商隐的解读作为例证进行分析。一来此二位作家的名望自是不必言说,二来宇文所安对他们的论述颇具特色,甚有颠覆中国学术语境中对他们的固定认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传统中,陶渊明一直以“冲淡”、“平和”、不汲汲于名利而扬名立万,但通过宇文所安对陶潜作品的分析,却带来了一个具有双重自我的陶潜,既有焦虑矛盾的一面,同时又在诗歌中把自己塑造成甘于平凡的隐者。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中重要的一位,他的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神秘气息吸引了宇文所安的注意,他坎坷的经历也为他的诗歌造成了隐喻性表达,并成为他的诗歌特色。宇文所安通过自己的审视,把李商隐诗歌的隐喻性特点进行了剖析,把一个布满迷雾却又让读者产生浓厚兴趣的李商隐呈现了出来。  宇文所安的研究对中国文学经典在西方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他既把中国文学翻译介绍到了美国,同时他在研究中所采用的角度、使用的方法、理论等也对中国学者形成了借鉴,使得在一些旧有的问题上又能换个角度重新开拓出新意,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其他文献
我叫刘长红,陕西省白水县冯雷镇新庄村人,家有10亩8年生葡萄园,一直以来在施肥耕作中都是以尿素、二铵为主,有时施用一些复合肥,葡萄不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上不去,不知道是啥原因。  赛众公司业务经理李侠推荐我使用赛众土壤调理剂,每亩用100 kg。葡萄开花时,果穗粗壮穗长,开花集中,脱壳快,而邻居的葡萄开花时间长,脱壳慢,果穗也小。我的整个果园生机勃勃,枝叶茂盛。果穗大,每穗都在2 kg以上,果粒15
将黑龙江省1949~2010年审定的141份主栽大豆品种和3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在不同地点进行种植,研究育种时期、种植年份、不同品种和种植地点对大豆株高和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徐庾体”就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徐庾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唐初修撰的《周书·庾信
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成体系的文字,但其形体也带有很大的原始性。其中一个重要的构形特点是利用形符位置和方向的变化来构成形体,区别意义。甲骨文形符的位置和方向紧密
本文通过对地质常用各统计值保证率的分析计算,确定了各统计值保证率的大小及相互关系,对地质人员正确使用统计参数有一定帮助.
As a fundamental and effective tool for document understanding and organization,multi-document summarization enables better information services by creating con
水轮发电机组低水位运行是一种异常运行工况,它是实际生产中难以避免的.本文根据梅山水电站多年来机组低水住运行的实践经验,从低水位运行对机组及引水系统的危害和影响、最
铜器铭文的研究兴起于宋代,清代进入铜器铭文的文字学研究阶段。现代的铜器铭文研究,多是对单篇铭文的零散研究,而少见专题研究。西周时期以法律铭文为专题的综合研究尚属薄弱环
混凝土截渗墙埋置一定的深度,检测其连续性时受一定范围的上覆土土质的影响,土质的变化造成了墙体时域图形的变异,给判别造成一些困难。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埋深的截渗墙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发生在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起逐渐转型。尽管先锋小说发生发展的历史极其短暂,但因其在形式和技术上的双重革命、打破传统小说写实模式和主流文学形态的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