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野润三文学的“日常性”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789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后,与观念性、思想性强的战后派作家相异,一群被称为“第三新人”的青年作家登上日本文坛。庄野润三(1921-2009)在当中占有重要席位。庄野润三师从诗人伊东静雄,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之后,他在战争中度过了青春期。1949年于杂志《新文学》上发表了小说《爱抚》而备受文坛瞩目。之后发表了芥川奖候补作《丧服》、《恋文》,芥川奖得奖作《池边小景》,成为“第三新人”作家中的一员。除了初期描写夫妻关系的小说以外,他还创作了《静物》、《傍晚的云》等名篇。这些作品描写了不断流逝的平稳日常,其中潜藏了家庭破碎的忧虑。作者通过父亲的视角记录平静生活中的感动,并将这些片段进行叠加,借此传达出人生的真谛。关于庄野润三的研究在中国非常少。本文以庄野润三文学重要特征之一的日常性为视角,分析其初期作品《跳舞》、中期作品《静物》、中后期作品《赛画》。论文的构成如下:序论阐明本文的研究动机,整理中日两国相关先行研究,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聚焦于作品概要、构成及人物关系,具体分析《跳舞》、《静物》、《赛画》中日常生活的展开。与此同时,考察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各部作品中反映出的日本社会事件和民众心理状况,阐释其社会性意义。第二章总结三部作品,阐述庄野润三文学日常性的特征。第三章对庄野润三的前半生进行梳理与研究,考察庄野润三文学的日常性主题的形成过程。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作者的写作风格由从描写日常生活下潜藏的危机转为平稳的日常。其作品中的生死意识转化为对世事不可重来的哀叹。战争体验、恩师指导等因素使庄野润三认识到日常生活小事的可贵之处,并将日常性拓展到人与自然关系这一深层层面。
其他文献
鉴于时代对于节能与环保的要求,白光发光二极管(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 WLED)取代白炽灯与节能灯已成为大势所趋,优化应用于WLED的无机发光材料,能够明显提高其荧光强度、显
学校始建于1956年,地处104国道、霍连高速公路南部,紧临徐州市城南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占地130亩,校舍面积约4万平方米。学校有5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0余名,专任教师154人,其
很多年鉴对附录重视不够,处置不当,没有一个明确的编辑思路,其内容常常游离当年年鉴主体资料之外,彼此间没有内在联系。附录似乎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首部研究南京文献的目录版本工具书《南京文献综合目录》出版
期刊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因其极高的军事应用价值正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重点。对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推进技术是其关键所在。研究超燃冲压发动机内燃料混合/燃烧效率的影响因
5月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研究生胡铃心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该奖项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和青年集体的最高荣誉,是江苏青年,同时也是
<正> 方志是按一定体例,记述一定行政区域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是朴实严谨的科学的资料书。资料性是方志最本质的属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