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发强热对流事件对大气表面层流动的影响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rr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不论是对高雷诺数壁湍流研究,还是对大气表面层湍流诱发的自然灾害的研究,都需要深入研究热对流对大气表面层高雷诺数壁湍流的影响。本论文以此为研究目的,基于青土湖观测列阵(Qingtu Lake Observation Array,QLOA)获得的大量野外观测数据开展了对偶发强热对流事件对大气表面层湍流流动性质的影响开展了研究。通过对不同尺度二阶统计量以及高阶统计量的研究,本论文定量分析了偶发强热对流事件对大气表面层流动的影响,提出了一个能够表征偶发强热对流事件影响的新参数ψ。基于这一新参数,本论文给出了排查偶发强热对流事件的方法。此外,本论文还研究了偶发强热对流事件对湍流平均结构形态的影响,并指出了影响大气表面层中超大尺度结构演化机制的可能原因。本论文得到的创新性结果有:(1)发现使用|z/L|(27)0.1作为标准筛选得到的近中性大气表面层数据中,仍然有一定比例的数据含有偶发强热对流事件;(2)提出了一个新参数ψ,能够较好地表征近中性大气表面层中偶发强热对流事件对湍流运动二阶统计量、高阶统计量、平均结构形态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垂向低频脉动与垂向高频脉动之间的振幅调制作用的影响;(3)基于现有的数据筛选方法,提出了三种排查偶发强热对流事件的方法,即,对比不同数据ψ的大小、对比流向和垂向高阶统计量的斜率Ap和A3p相较高斯分布值的大小以及对比不同数据垂向低频脉动与垂向高频脉动之间的调制系数的大小;(4)偶发强热对流事件可能是大气表面层中超大尺度结构出现“Top-Down”演化机制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风沙输运是导致荒漠化和沙床地形演变的主要原因。预测湍流作用下的沙粒输运对公共安全、土地资源管理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物理角度上讲风沙输运是沙床在湍流风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其主要的输运模式是跃移和蠕移,跃移是指颗粒以弹道轨迹沿近地表不断跳跃前行,而蠕移则是颗粒沿沙床面的滚动和滑动。沙粒输运与地形相互作用形成了典型的微地貌形态——沙波纹,其形成演化过程与风场、地表形态及颗粒组成等因素密切相关
弯曲时空中测试粒子的运动行为与背景时空的性质紧密相关,因此可以通过研究黑洞背景下粒子的运动来研究对应的黑洞的时空性质。最简单的测试粒子是点粒子,对于测试点粒子我们通常忽略其内部结构以及粒子对时空的反作用,对应粒子的运动由测地线方程所描述。当粒子自身对背景时空的影响相比整个背景可以忽略不计时,测地线方程作为点粒子近似下的运动方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下很好的描述粒子的运动。但是在强引力背景下,粒子的内部结构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近年来全球出现加速升温趋势毋庸置疑。积雪作为地球表面最为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对气候变化具有最为敏感的反馈。中国疆域辽阔,积雪覆盖范围广,在全球逐年升温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中国区域积雪时空变化以及积雪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对于我国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
在植物同病原微生物漫长的共进化过程中,植物通过两层免疫防御系统,即第一层植物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PTI(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Triggered Immunity)免疫系统和第二层效应蛋白触发的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免疫系统,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并维持自身正常生长发育。已有大量研究显示,类受体蛋白激酶BA
近年来,无人机遥感等新型低空遥感平台以及与之配套自动化数据处理平台的飞速发展,使得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产品(如正射航空影像)的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与传统卫星影像产品相比,高分辨率影像产品以其更为丰富的地物信息、明确的空间关系以及快捷的采集方式,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应用于城市规划和管理、资源优化与配置、土地信息管理等领域的主要遥感数据来源。然而,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具有一定高度的建筑物、树木等遮挡光源在高
地下水作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资源,其波动变化(上升或下降)会改变局部土壤环境和微气候,进而对物种的生长、分布和植物群落的功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国内外有关干旱区地下水和天然植被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探讨地下水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植物分布等的影响方面。较少揭示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对植物群落水平功能性状的影响,而这对于预测干旱区生态系统如何响应环境变化至关重要。同时,干旱区相关研究在解释地下
在生物系统中,细胞与细胞以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附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特异性粘附是由跨膜的受体分子和细胞外基质上的配体分子之间形成非共价键引起的,它具有靶向性,涉及分子键的随机反应(断开或闭合)与弹性体变形之间的耦合,在很多生物过程和生物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胚胎发育,组织新陈代谢和损伤治疗等。实验和理论已经表明,细胞是个复杂的动态结构,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它不仅仅
癌症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人类死亡原因,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化疗。但是,由于现有的化疗药物用药后易产生耐药性以及对某些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差,导致抗癌治疗效果不显著,迫切需要开发新型化疗药物。文献已报道癌细胞的肌动蛋白微丝骨架很不稳定,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针对肌动蛋白微丝骨架的特效药被应用于临床。临床常用的化疗药以微管靶向作用为主,不能有效地干扰癌细胞的微丝骨架聚合而发挥抗癌作用。细胞松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