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2>Fe<,14>B/α-Fe粉和Sm-Co/Co(Fe-Co)多层膜纳米复合磁体的结构与磁性

来源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o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交流初始磁化率分析、差热分析(DTA)、脉冲磁强计等手段,系统研究了W、Co添加Nd<,2>Fe<,14>B/α-Fe粉复合磁体的结构和磁性.使用正电子湮灭技术,研究了Nd<,2>Fe<,14>B/α-Fe粉复合磁体的界面缺陷状态和矫顽力的关系.对于磁控溅射制备的Sm-Co/Co or Fe<,65>Co<,35>复合薄膜,使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俄歇电子谱、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物理性能测试仪(PPMS)、梯度场磁强计(AGM)等,系统研究了不同磁性层厚度薄膜的微结构和磁性.用剩磁分析方法研究多层膜纳米复合磁体中磁性交互作用,通过磁滞测量、矫顽力与温度的关系分析了薄膜磁体的矫顽力机制.另外,还研究了磁场热处理对薄膜磁体磁性的影响.发现在Nd<,2>Fe<,14>B/α-Fe粉纳米复合磁体系统中,一方面,添加W可以提高磁体中硬磁相的磁晶各向异性场,有利于磁体矫顽力提高.另一方面,添加W能够稳定分布于晶间的富硼相Nd<,1.1>Fe<,4>B<,4>,该富硼相削弱磁性晶粒间的交换耦合,导致磁体矫顽力降低和矩形度变差.添加Co主要进入硬磁相,提高磁体硬磁相居里温度,增强交换耦合,因此使磁体剩磁和最大磁能积增大.利用线性近似方法计算纳米复合磁体的有效磁晶各向异性常数和有效交换劲度,并根据交换耦合理论计算了磁体矫顽力最大时软磁相最佳晶粒尺寸,发现当磁体中软磁相体积分数近似为30%时,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测量值符合得很好.这表明,具有这一组成的纳米复合磁体的矫顽力控制机制是磁性晶粒间的交换耦合.正电子湮灭技术探测结果表明磁体的界面主要包含两种类型的缺陷:单空位型自由体积、空位聚集体自由体积.空位聚集体自由体积明显导致磁性晶粒间的交换耦合减弱,降低磁体矫顽力.在Sm-Co/Co or Fe<,65>Co<,35>纳米复合薄膜体系,HRTEM观察发现,溅射可以得到很理想的多层膜结构,但退火后薄膜呈现颗粒膜形式.XRD、HRTEM、俄歇电子谱分析都清楚表明,薄膜主相是Sm<,2>Co<,17>,同时含有少量SmCo<,5>、和软磁相Co或Fe-Co.降低硬磁层或增加软磁层厚度都降低薄膜磁体的矫顽力.在这种情况下,磁场退火可以促进Sm<,2>Co<,17>相形核长大,从而提高复合磁体矫顽力.采用磁滞测量、矫顽力和温度的关系等分析得出,薄膜的矫顽力机制以畴壁钉扎为主.使用Gaunt模型计算得出了一个合理的薄膜畴壁钉扎核心宽度2△x=2.4 nm.使用剩磁分析方法,分析了薄膜磁体中的磁性交互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预应力技术应用越来越多,但在结构设计领域中,预应力结构设计软件很少,现有的预应力结构设计软件都不够成熟,受此启发,该文通过一般的结构设计软件寻求一
该论文利用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污染税征收幅度的变化,对中国宏观经济部门产出,收入分配的影响等问题建造了包含环境因素的中国经济社会核算矩阵,作为模型的均衡数据集.
与骨生物相容、力学相容、植入人体短时间内能与骨形成牢固结合是未来骨修复与替换材料的研究发展方向.碳-碳复合材料(即碳纤维增强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与骨极
工程塑料作为一种工程材料,可以替代金属制造机器零部件。它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如:刚性大,耐热性好,机械性能高,绝缘性好。但由于其表面电阻率过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压铸是一种少无切削、高效率生产精密铸件的先进制造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充填过程的损失性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浇注系统是一个难以建立精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多地少的现状使得我国耕地保护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基本农田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是保证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的基础,因此保护基本农田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点。我国
我从小就怕抽血,每次抽血都一把鼻涕一把泪的.rn这天,我身上冒出了水痘,妈妈急忙把我送到医院.“要抽血,对血液进行化验.”医生边说边开单子.“好的!”妈妈点头.我不禁握紧拳
期刊
铋基复合氧化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如光学效应、光电性能、光催化性能和铁电性等。而BiVO4作为典型的铋基复合氧化物由于在紫外、可见光下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以及无
该文对具有代表性的渗碳用钢20、20Cr、20CrMnTi、18Cr2Ni4WA钢在多用炉和连续炉中进行了渗碳处理,并进行了渗碳后不同温度的淬火回火处理.并对渗碳层组织、碳浓度分布、硬度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