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文化信息传播的失真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传统的翻译理论体系已不能适应当今的发展需求。翻译研究已从语言学转向文化方向;现又从文化方向转向借用各种当代文化理论对翻译进行考察、分析、阐释,把翻译放在宏大的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语境中审视,关注其他学科的介入与渗透,因而信息社会的翻译强调文化与文化的传播。 本文从与之相关的学科——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翻译的文化传播形式以及文化信息在其传播过程中失真的问题。翻译首先表现为符号的互动,它是对原文本的“二度编码”,是一种信息传播。整个翻译活动表现为一种社会信息的传递,是传播者、传播渠道、受者之间的一系列的互动关系,所以说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形式,其原理与普通传播学相同。传播的基元是信息,信息体现于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又体现文化。翻译的过程表面上是符号与符号的对话,即符号的传播,实则为信息的传播,是发生在符号间的文化信息的传播。没有传播,语言符号便没有意义,文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可能。翻译不仅是语言的传播,更是文化的传播。 作为译者,不仅要熟悉两种语言,悟出两种语言所具有的无比的魅力,还要透过语言所传达的信息,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语言符号是静态的、有限的、抽象的,人们用有限的符号来指代无限的世界、无限的意义,所以它所传达的意义有时是模糊的;并且译者的解码与编码都是主观的活动,会搀杂个人的因素在内,再加上译者自身的文化素养、不同经历以及当时的历史和政治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自然会产生文化信息传播的失真。但并不能因此就不去真实地传播文化信息,它应是翻译追求的目标。翻译的失真虽不可避免,但译者的素养及翻译技巧的提高会直接关系到文化信息传播的真实度。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现代翻译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知识和心理素养的构建,并要求学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构建良好的翻译素养,向学生传输翻译的文化传播性质及其完整性的思想,以便能更好地进行文化信息传播,促进信息的全球化。
其他文献
通过对2005年山东省城镇成年人国民体质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中提取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三方面指标并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对两者进行相关回归分析,讨论分析
目的:回顾性研究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方法:108例ARF病人分为老年组58例,对照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和预后。结果:老年组肾实质性疾病引起的ARF明显低于对照组,内源性
目的 探讨急性肾衰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急性肾衰患者少尿期、多尿期、临床治愈期及愈后1个月,血清β2-MG和LDH含量并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将536例甲状腺手术病例分成两组作前瞻性观察,A组320例,采用常规的手术体位。B组216例,采用灵活手术体位,对术中及术
研究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下的大数据与在线教育的预测和评估结果,对评估在线教育的学习效果和在线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贵州某学院学生成绩的数据为基础,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