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杨栅锈菌DNA多态性和同工酶分析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z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 )又称青杨叶锈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杨树栽植区,可危害青杨派,黑杨派及其杂交杨,甚至胡杨等多种杨树,是杨树锈病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本论文主要是对来自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等省的多种落叶松—杨栅锈菌进行同工酶分析以及DNA多态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寄主抗病性调查:杨树各派树种对落叶松杨栅锈菌的感病性差异明显,除美洲黑杨和中绥12号外,所有的杨树品种都不同程度地感染了落叶松杨栅锈菌。杨树抗锈性排列顺序为黑杨派>黑×黑>黑×青>青杨派。(2)DNA多态性分析:用所选出的14条随机引物对13种落叶松-杨栅锈菌进行RAPD分析,发现落叶松—杨栅锈菌菌种之间既有一定相似性,又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态性且多态性与地理来源没有必然的相关性,这与以往的结论相一致。在DNA水平上落叶松-杨栅锈菌主要分化成以下四大类:第一类为:GL和CJQ;第二类为:Ts、Tt、Scb和Nm;第三类为:Ha、Hf、H159、ZST、Bqy和Hdao;第四类为:Qh。(3)同工酶分析:3种同功酶(酯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均能反映10种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态性,以酯酶最佳,但这种多态性与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同功酶水平上落叶松-杨栅锈菌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Nm、GL、H159,CJQ和ZST为第一类; Qh和Bqy为第二类;Scb和Ts为第三类;Tt为第四类。该分类结果与以往的致病性测定小种划分基本一致。以上的研究为今后落叶松-杨栅锈菌生理小种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手段,此外也为该菌的的后续的研究以及今后更有效的防治该病害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中国黄连木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的资源调查,确定了中国黄连木在我国的具体分布范围并分析了其分布规律与分布特征;利用表型选优的方法选择中国黄连木的优良单株并分析了其
本研究以从瑞典引进的能源柳不同无性系A号、B号、C号、D号、E号、2号、4号、6号为研究对象,以红皮柳为对照,在盆栽水分控制条件下,进行了水分平衡参数及保护酶等相关参数测定,综
伴随全球温室效应的持续加剧、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增大,森林固碳作为C02减排的一种重要途径,森林碳汇功能与碳循环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随着《京都议定书》生效实施,人工林的栽
草坪和地被植物是城市生态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各种草坪及地被植物的生态效益的了解是合理的品种选择和优化配置的基础。本试验对青岛市常用的10种26个品种草
本研究于2005-2007年在福建省福清市瑶峰林场和福建农林大学进行。本文对28个马尾松家系受松突圆蚧侵害的特点和生长状况进行分析,测定了受害与未受害马尾松家系针叶中次生物
省沽油(Staphylea bumalda DC.)属于省沽油科省沽油属,是我国稀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可食用灌木和优良观赏树种。为发掘我国森林特色资源,在省沽油主要产区安徽石台、湖北大悟和河南
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从极度抗旱、耐盐植物柽柳中克隆得到的TabZIP基因导入小黑杨花粉植株基因组中,然后对转基因小黑杨和非转基因对照小黑杨组培苗进行盐、重金属、旱
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是世界主要温室盆栽花卉之一,也是我国深受大众喜爱的中高档年宵花卉。标准化的环境调控和栽培管理是及时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的保证。
本文是国家测绘局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示范工程”的部分内容。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它正推动着全球经济朝着以计算机及信息网络为基础
本研究以不同桂花品种群的茎尖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基本培养基和不同生长调节物质等因素在各品种群茎尖萌发、增殖以及诱导生根过程中的作用,其目的是筛选出适合各品种群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