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壳和梧桐树叶对水体中亚甲基蓝和刚果红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20070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农业副产物—谷壳和废弃物梧桐树叶作为生物吸附剂,分别研究了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和刚果红的吸附行为。静态吸附实验的结果说明,吸附时间、溶液pH、吸附剂用量、溶液初始浓度及Na+和Ca2+离子对吸附均有影响。结果表明,谷壳和梧桐树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在pH值为2-4.5时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而增大,当pH值在4.5-10的范围内时吸附量基本持平。谷壳和梧桐树叶对刚果红的吸附量在pH值为3-4.3时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而增大,当pH值在4.3-6的范围内时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之后随pH值增大吸附量下降。温度升高,吸附量增大,谷壳和梧桐树叶对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容量(qm)分别为20.3mg·g-1(298K)和80.9mg·g-1(295K);在299K时,谷壳和梧桐树叶对刚果红的饱和吸附容量(qm)分别为3.90mg·g-1和7.33mg·g-1。谷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Koble-Corrigan吸附等温式,谷壳对刚果红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和Koble-Corrigan吸附等温式;梧桐树叶对亚甲基蓝、刚果红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Koble-Corrigan、Temkin吸附等温式。亚甲基蓝和刚果红吸附反应的ΔG0均为负值,焓变ΔH0为正值,说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和刚果红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快速和慢速两个阶段,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主要环境因子(初始浓度和温度)对亚甲基蓝和刚果红的吸附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谷壳对亚甲基蓝的表观吸附活化能(Ea)在浓度为30mg·L-1和50mg·L-1时分别为30.5kJ·mol-1、26.4kJ·mol-1;谷壳对刚果红的表观吸附活化能(Ea)在浓度为13mg·L-1和21mg·L-1时分别为21.4kJ·mol-1、24.0kJ·mol-1;梧桐树叶对亚甲基蓝的表观吸附活化能(Ea)在其初始浓度为130mg·L-1时为23.5kJ·mol-1;梧桐树叶对刚果红的表观吸附活化能(Ea)在浓度为39mg·L-1和72mg·L-1时分别为9.71kJ·mol-1、18.0kJ·mol-1。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谷壳、梧桐树叶对亚甲基蓝和刚果红吸附均以化学吸附为主。结果表明,谷壳和梧桐树叶对亚甲基蓝和刚果红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溶液pH值、溶液流速、流入液初始浓度、柱高以及盐度等因素影响吸附柱的效果。在不同流速、不同柱高和不同溶液初始浓度条件下的吸附数据应用于Thomas模型和BDST模型,计算柱吸附参数。结果表明,吸附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柱动力学特性;较高的初始浓度、柱高和较低的流速有利于提高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和刚果红的去除效果。吸附过程都符合Thomas动力学模型和BDST模型。对谷壳和梧桐树叶进行了热重-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谷壳和梧桐树叶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如木质素、纤维素的吸收带组成。
其他文献
选取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隐裂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隐裂牙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根据隐裂牙的性质、部位给予综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失败原因。结果观察
清末京师大学堂具有浓厚的封建性,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的转型促使了一大批新式知识分子的崛起,引发了知识分子活动空间的转移:由“庙堂”转向“讲堂”,桐城古文派与以“太炎弟
自然资源是文明的基石,人类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发展取决于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利用。上世纪七十年代,罗马俱乐部提出的“资源即将耗尽”,引发了有关石油等重要能源资源的供需研究,
突出市场力量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和一大方向。高等教育中的市场力量是随着高等教育活动范围和功能的拓展而逐步显现的。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市场力量逐渐
<正>如今传统媒体既面临自身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又受到新媒体的严峻挑战,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媒体不思进取,必然生存越来越艰难,做出新闻精品才是生存
本课题以现代物流配送环节中大规模车辆调度问题为研究对象,对现有车辆调度问题优化算法和实际配送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提出求解真实道路下大规模车辆调度问题的
<正>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日渐普及,深刻改变着人们的信息接受方式,使传统报业的生存空间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如何展开有效的报纸形态创新,使报纸能够顺应市场环境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牙周系统治疗加常规根管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牙周系统治疗,观察
磷酸铁锂(LiFePO4)作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其高安全性、环境友好、循环性能稳定和价格低廉等优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它存在电导率低和锂离子扩散缓慢的问题,导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