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和对旱涝灾害影响的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降水量在时间分配上的向量法,定义了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把它们作为降水量年内(或汛期)分配形态的新参数,进一步探讨了这两个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它们在我国降水异常研究中的作用,详细分析了我国PCD和PCP异常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趋势变化规律。把它们应用于我国旱涝灾害的研究中,二者能够定量地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匀性,并且能够提取出最大降水重心对应的时段,因此可以比较理想地识别旱涝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分析结果表明PCD和PCP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同时,我们利用各种诊断方法对影响我国PCD和PCP的几种主要因子做了探讨,包括西太平洋副高、南亚高压、东亚夏季风以及中国近海海温异常。最后运用P-σ混合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了南海不同的海温异常变化趋势对中国PCD的影响,并验证了诊断分析的结果。 通过研究,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PCD和PCP总的变化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增大,具有比较典型的带状分布特征。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PCD和PCP年际变率最大,而这些地区也往往是旱涝事件的多发地带。同时,发现我国PCD具有准8年和22年周期振荡规律;而PCP具有准6年和12年的周期变化。通过全国分区研究发现,在我国的华北、长江中下游、华南和西南地区的PCD年际变化都有减少的趋势。另外,我国华南、西北东部以及西南地区的最大降水出现时段都有提前的现象;而在西北西部地区的最大降水日期推后。 2.运用PCD和PCP两个参数,分别讨论了我国长江流域不同地段汛期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试图找到长江流域旱涝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作者认为研究长江流域旱涝灾害成因时,应该包含降水量、降水集中度以及集中期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在长江流域不同地段上它们的异常变化,以及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表现在具体的时空分配形态上,都会形成错综复杂的旱涝形势。综上所述,PCD和PCP在我国旱涝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降水量与PCD和PCP的不同配置将对旱涝产生不同的反馈机制。 3.结合PCD和降水量提出了一种新的旱涝指数及其相应的旱涝等级划分方法。该指数能够较合理地反映出中国不同区域旱涝灾害的程度和范围,且划分旱涝等级的标准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运用该旱涝指数对中国汛期旱涝进行了详细的时空特征分析,表明在中国华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是旱涝灾害频发的地带。旱涝指数的EOF分析表明,中国的旱涝变化基本上分为五种空间分布型,它们与雨带的空间型有许多不同之处。MorIet小波变换揭示出我国旱涝具有准6年、8年和12年左右的周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4年左右的旱涝周期。 4.影晌我国PCD和PCP异常变化的几个主要因子为:降水量、西太平洋副高、南亚高压、东亚夏季风以及我国近海海温异常。(1)我国PCD、PCP与汛期降水量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全国大部分地区汛期降水量越大,降水就越集中,尤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二者之间的正相关性更显著。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越大,PCP就越大,即出现最大降水的时段推迟。(2)西太平洋副高各参数对我国PCD和PCP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副高西伸、强度和面积参数对PCD、PCP的作用效果显著,而副高脊线和北界作用效果不明显。(3)运用SVD方法,对比分析了夏季、春季500hPa高度场对我国PCD和PCP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500hPa高度场和PCD、PCP场均具有明显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规律,并且找出了影响我国PCD和PCP异常变化的不同关键区。从实践意义上确证了将西太平洋副高作为气候系统异常信号的应用价值。(4)南亚高压对我国PCD和PCP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在华北、长江流域、华南以及西部地区,南亚高压西伸经度、脊线、面积和强度对PCD和PCP的作用很显著。从它们之间相关系数空间分布中,可以得到了相对应的显著相关区域,这对我国PCD和PCP预测有一定的意义。(5)长江中下游地区的PCD与夏季风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其它地区相关关系不明显。 5.P-σ区域气候模式对我国雨带的演变和PCD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模拟结果与实况基本相符。而模式对PCP的模拟效果不理想。南海关键海区的海温与长江中下游地区PCD呈现明显反相关。春夏季南海海温的不同变化趋势对我国东部地区PCD产生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自然条件复杂,山洪灾害发生频繁,己成为我国山区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对城市山洪灾害进行多目标的分析可以为防汛、抗旱、抢险、救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应用多种诊断分析方法对东南亚地区季风子系统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东南亚地区季风子系统活动的一些特征及其对周边地区天气气候影响的一些机制。  本文
青藏高原高寒湖泊湍流特征研究是微气象学研究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高寒湖泊是青藏高原地表系统的重要组成和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观测和分析高寒湖泊近地层大气湍流特征,对认
利用长江下游区域38个基本、基准站点1957-200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运用相关分析和方差F检验方法,确定了新的降水集中期划分方法,提出了以15天作为时长,用滑动统计来划定主雨季降水
合作目标为全新BMW 4系双轿门跑车上市进行造势推广,深度打造全新宝马4系的品牌形象。策略亮点强势平台结合,启动PC端与移动端双项目车展运作打造真正适合移动端浏览的车展内
本文用南郊(54511)观测站三年(2009~2011)高分辨率的L波段分钟探空数据分析了北京地区垂直风场特征。根据风速极大值和风速切变的垂直分布特征给出了北京地区边界层急流发生频
在近日科协举行的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上了解到,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经多年研究,将分子生物学研究新成果应用于育种实
河南省新郑市农机推广中心采取现场考察、实地座谈等形式,同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代表及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农户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沟通和交流,进一步摸清了新郑市保护性耕
在对东北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该文着重探讨了东北地区汛期(7~8月)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异常的特征,以及西南印度洋和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对东北地区汛期降水的影响.结果
本文概述了东北冷涡的一般规律和统计事实,介绍了国内外对东北冷涡和遥相关的综合研究情况,对东北冷涡在短期预报与长期气候评价中所使用的数值预报产品及再分析资料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