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研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数字化转型是公共管理的热门领域,而“互联网+政务服务”则是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前沿课题与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我们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网络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因此,扎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改革实践,系统探究“互联网+政务服务”逻辑内涵、演进机理、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广义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为研究对象。广义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政务服务领域的重要体现,强调政府部门坚持“人民满意”的价值取向,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模式、健全运行机制、创新行政手段,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与实体政务大厅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途径,面向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快捷便利、公开透明的政务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在政务服务领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即在行政体制改革视域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而进行的一项以系统性与动态性为显著特征的整体性工程和全面性改革。广义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具有明显的生态性。本研究以构建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为主线,按照“两个理论、一个模型、逐步具象”的思路渐进式展开。全文共分为七章,研究内容逐步深入、逐步具象:首先,阐释整体政府理论以及生态系统理论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耦合关系,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进而,探究“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形态及进化机理,构建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模型;进而,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生态系统进化即成熟度等级演进的阶段性逻辑,并对生态进化趋势进行验证;进而,在确定模型进化阶段即成熟度等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具象化研究,得出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全要素具象化形态;最后,提出基于模型的实践启示。本研究立足国情,在更多强调改革实践的背景下,旨在一定程度弥补“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中全要素关联模型及成熟度等级模型的学术研究不足,以及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中生态性思维的学术研究不足,形成了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三点研究成果:第一,探索了一个理论研究视角。紧密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自身特点,通过跨界的研究思维,将生态系统理论植入到“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过程中,这是本文在研究视角上的一大创新。在生态视域的内蕴特征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时代审视相契合的背景下,提出利用生态系统方法论中的生态因子、时空结构、共生及协同进化等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辅助深度剖析“互联网+政务服务”逻辑内涵、成熟度等级、优化路径等内容,不仅有助于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的深入,同时也拓宽了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思维宽度,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尝试。第二,延展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理论模型研究。完成了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建模,明晰了模型进化阶段即成熟度等级,系统阐释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逻辑内涵、演进机理及发展趋势。首先,通过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因子、生态结构、共生及协同进化机制以及目标、特征、功能等进行深入分析,解析“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基本形态;通过形成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视域下的整体政府最佳实践模式,解析模型的动力机制及政策整合、结构整合、文化整合、信息整合的进化趋势。即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视域下整体政府最佳实践模式为模型研究的动力机制,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模型构建的方法论,提出了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模型。其次,借助生态位优位差异与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CMM),将生态进化阶段与模型成熟度等级相匹配,进一步分析了生态系统进化即成熟度等级演进的阶段性逻辑,同时基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连续5年发布的《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以及3个典型建设案例的分析对生态进化趋势进行验证。为系统地、发展地看待“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丰富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发展的方法工具。形成了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模型全要素具象化形态,明晰了组成“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全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形态,从而确定发展路径,这是将学术模型应用于指导实践的一种创新探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将理论研究成果与指导实践相结合,丰富“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发展的方法工具,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关注。基于模型构建、进化阶段即成熟度等级分析,进而从政府供给侧视角,基于NVivo对检索、筛选出的有关电子政务及“互联网+政务服务”整体性建设指导的11份政策文本进行质性研究,完成模型第一、二阶段的具象化分析;从公众需求侧视角,基于 SPSS 及 LISREL,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接受模型,完成模型第三阶段的具象化分析。以“供给侧+需求侧”双视角以及“纵向静态完整性+横向动态发展性”双维度的模型具象化形态研究,为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发展提供了方法工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人民满意”为价值取向、“生态思维”为根本遵循、“环体因子”为建设基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发展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数据分类是机器学习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数据处理方法,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归纳和学习一系列带有类标签的数据样本,去建立一个能反映样本和标签之间映射关系的模型。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数据通常会包含多层次、多视角的知识和信息,因此关于如何从人类处理复杂问题的思路出发去解决分类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粒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处理方法,能够模拟人类认知、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去处理分类问题,且可以帮助用户探索数据中隐藏的
近年来,随着资源要素稀缺程度的不断上升和信息技术对地方政府精准评估企业生产率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采纳从浙江省兴起的集约导向型政府干预。这一新型的政府干预以地方政府综合多部门掌握的数据评估出的企业生产率为依据,旨在通过政府干预差别化企业要素使用成本,促进资源要素向高生产率企业集中,实现区域内要素资源的集约利用。直观上来看,集约导向型政府干预将优化区域内的要素配置,进而提升地区生产率,但
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EMFCs)可实现氢能的高效利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碱性条件下,燃料电池具有更快的氧还原动力学,可使用非贵金属催化剂。然而,作为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关键组件,阴离子交换膜(AEMs)的OH-本征迁移率低,OH-进攻下阳离子基团和聚合物主链易降解,造成其离子电导率低、碱稳定性差。设计膜材料的分子结构促进微相分离,可以有效地构建OH-传导通道,进而提高膜的OH-电导率。采用
宇宙学标准模型(CSM)以广义相对论(GR)为引力理论基础建立。在背景演化上,CSM包含了暴胀和后期加速膨胀两个阶段。两次加速膨胀的存在是CSM符合观测数据的基础,但二者产生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以Poincaré规范引力(PGG)理论为基础,研究暴胀和后期加速膨胀产生的机制。基于以上考量,第1章(绪论)简要介绍了 GR和CSM以及规范场论的发展历史。第2、3、4章分别介绍了 PGG的运动学、动力学
RNA结合蛋白位点的鉴定对细胞生物学在转录、转录后、翻译和翻译后水平至关重要。研究表明,lncRNA可与DNA、R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调节各种生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lncR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预测对于研究分子机制、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解释lncRNA的功能是必要的。因此,构建一个高性能的系统来预测lncR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对其功能进行注释,对农作物发展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
氢能作为一种高质量能量密度、碳中性的燃料,是传统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在众多的制氢方法中,由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驱动电催化水裂解,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制氢技术。水裂解包括水氧化析氧和质子还原产氢两个半反应,其中水氧化反应涉及四个质子和四个电子的转移,且需要克服较高的热力学能垒,被认为是水分解反应的瓶颈。因此,研发高效、稳定、廉价的电化学水氧化催化剂是实现大规模、低成本分解水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由于其生产工艺简单、环境友好且能量转化率高等优点而备受青睐。对电极材料作为DSSCs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接收光阳极传输的电子并催化13-还原(IRR)的作用,是影响DSSCs光电转换效率的重要因素。贵金属铂(Pt),因其良好的IRR催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DSSCs的对电极。然而,Pt资源储量有限且在反应过程中易被
合作演化问题是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科学问题。合作行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合作行为通常会降低个体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如何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合作现象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具有挑战的问题。演化博弈论为研究系统中合作行为的涌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框架,博弈论刻画了个体之间的交互关系,网络描绘了系统的空间结构。在合作演化研究领域,学界在空间互惠情境下,围绕策略更新、行为多样性等诸多
“疾病”是人生理的异常或失调,而“疾痛”是疾病所引发的个人心理与社会文化层面的反应,是由文化建构的病患经验。本文从病人的主体性出发,描写和研究慢性疾病的疾痛叙事,其中包括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对疗法的选择、对疗效的评估和应对日常生活困难的策略,以从这些叙事中发现生活世界的映像和病人与其社会网络之间的关系,透视疾痛叙事中地方性文化所提供的微观情境。本文认为地方性的知识对人们的疾病认知、表述有形塑的作用,
灵巧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灵巧的设计,从情景引入到知识生成,从师生互动到课堂总结,无不需要教师精准地解读教材,严谨地把控知识特征以及细致、灵活地引导和衔接学生活动.文章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为例,探讨教学设计应如何进行,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