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YS501遗传背景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构建和叶夹角QTL定位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w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为明确与蛋白质合成,分解相关的外源调节对转Bt基因棉杀虫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及原因,以Bt棉常规种泗抗1号(SK-1)和杂交种泗抗3号(SK-3)为材料,2019-2020年于扬州大学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生殖器官应用蛋白质分解促进剂Mg2+和Ca2+、蛋白质分解抑制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MSF)和亮抑蛋白肽酶(Leupeptin);叶片应用蛋白质合成促进剂氨基酸,蕾铃应用蛋白
学位
秸秆还田在农业生产上由于其操作方便,节工省本,利于环境,受到各地政府和农民的重视。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耕作制度各不相同,秸秆还田方式也应做出相适应的调整。为探讨在双季稻产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不同氮肥运筹条件下秸秆还田对于双季稻生长的影响,于2019年在江西省上高县进行田间试验。早稻以株两优1508、晚稻以甬优538作为供试品种,设置两个试验。试验一设置早稻晚稻秸秆全量还田
学位
近50年来,保护性耕作普遍应用于我国北方地区,少、免耕与秸秆还田逐渐被认为是减少人工投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空气质量的先进耕作技术。我国南方地区普遍为一年两熟至三熟制,土壤耕作较为频繁,养分淋溶严重,一方面造成肥料利用率低,另一方面也引起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南方稻麦两熟区,为研究保护性耕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稻麦种植的适用性,扬州大学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从2001年秋播开始进
学位
秸秆还田作为农田秸秆资源再利用的主要方式,可有效缓解秸秆直接焚烧给农田土壤及大气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往虽有这方面的研究,但有关稻麦周年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以淮稻5号(常规粳稻)和甬优2640(籼-粳杂交稻)为材料,设置4种处理:(A)秸秆不还田(对照);(B)小麦秸秆还田:小麦秸秆在小麦收获后、水稻移栽前还田;(C)水稻秸秆还田:水稻秸秆在水稻收获后、小麦播种前
学位
麦苗(若叶、青汁)是世界上单项资源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均衡的产品之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麦苗保健产品的开发,可进一步拓宽大/小麦的加工增值途径,提高小/大麦产业的经济效益。目前有关麦苗生产专用品种筛选的研究国内已有报道,但这些研究多注重于大麦材料,而不同品种小麦嫩叶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较少。为此,本试验调研了市场上主要麦叶产品的质量,分析了各产品的质量参数和稳定性,采用营养素度量法评价不
学位
试验于2019~2020年在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稻田综合种养试验基地进行,在稻虾连作模式下以当地主推优质食味水稻品种南粳5718和天隆粳6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以氮肥用量(N)为主区,钵苗栽插密度(D)为裂区。肥料采用本团队研发的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掺混配方,一次性基施使用,设置4个施氮量水平:0 kghm-2(N0)、120 kg hm-2(N1)、180 kg hm-2(N2)和240 k
学位
植物激素赤霉素gibberellin(GA)在植物体内发挥重要的生长调节作用,其对植物的根、茎、叶及花和果实的生长发育均具有调控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能够调控植物的开花、生殖发育并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等。植物中,针对赤霉素响应的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已经在杨树中报道,而对于玉米中长链非编码RNA的报道还较少。为了探究玉米中赤霉素响应的长链非
学位
从头起源(de novo origination)是新基因起源的重要机制之一,指的是起源于原非编码区,经核苷酸的突变从而形成具有编码能力的新基因。近些年来,从头起源的新基因已在多种生物的基因组中被发现,例如在酵母、果蝇、疟原虫、拟南芥和人类等基因组中都发现了大量的从头起源基因。此外,从头起源基因在酵母、果蝇等生物中被证实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在水稻基因组中鉴定了一个从头起源基因OsDNG8,
学位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和粮食安全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褪黑素,又称N-乙酰-5-甲氧基色胺,是一种重要的、高度保守的动物和植物激素,在植物中不仅发挥抗氧化作用,还可以作为一种生长调节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包括根部系统发育、种子萌发和光合系统调控等。褪黑素合成及代谢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基因,而且这些基因对褪黑素本身及作物的性状均有一定的调节作
学位
大麦(Hordeum vulgare L.)可作为啤酒产业原料、饲料及粮食,具有抗耐性好、早熟等优点,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大麦农艺性状是大麦群体质量的基础,影响着大麦的产量、品质及抗性。大麦农艺性状遗传及其QTL定位研究,将有助于大麦农艺性状的选育及优质高产多抗大麦品种的选育。本文以大麦自然群体和DH群体为材料,2018年-2019年同时在扬州和盐城两个试点种植,成熟后考察参试材料的株高、穗长、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