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客体验的关中旅游乡村空间设计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jieh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纽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与精神生活具有更高标准的需求,关中旅游乡村建设也逐步呈现出快速发展、遍地开花的状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部分乡村发展急于求成,仿照已建成村庄的开发模式,缺乏自身本土化的特色定位,导致空间形式千篇一律,空间内涵深度欠缺等游客体验的消极因素的产生。与此同时,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于旅游的品质及感受,由对于基本观光型游览的满足向着多元化、参与化的深层体验需求提升,这一意识的转变加剧了旅游乡村规划落后于游客需求服务的局面,乡村旅游的投资市场目前已呈现过热现象,运营状况堪忧的案例不在少数,业态规划雷同、空间形式单一、建筑风貌不佳、服务品质低下的乡村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已不再能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面临淘汰,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及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这些现象为旅游乡村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引发笔者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关注关中旅游乡村的空间设计研究。本论文以关中旅游乡村发展现状为背景,通过对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的调查研究,分析其现状空间环境及游客使用情况,以探究马嵬驿空间设计对于影响游客游览体验过程的优势及不足,积累旅游乡村空间设计资料及方法,并基于游客使用中的问题提炼,提出优化改进的策略与建议。文章首先对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进行了介绍。再说明乡村旅游以及体验的相关要义,明确游客体验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后从关中旅游乡村发展建设的角度入手,研究其发展进程及概况,并通过对其空间现状的分类研究,提出关中旅游乡村中的普遍性问题,为后文的研究进行铺垫。继而通过对马嵬驿整体布局、空间模式、空间结构以及街巷、建筑、环境、公共空间等方面的系统解析,总结园区内的空间特征及设计手法,并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出发,调查游客对园区的属性评价、选择度及分布情况,结合各典型性空间中的游客使用状况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马嵬驿空间设计中影响游客体验的消极不利因素。最后,根据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空间优化建议,总结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乡村空间设计策略,以期对日后的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些许参考。将游客体验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呼吁设计者关注旅游者的需求,并对实际旅游过程中的问题采取相应解决措施,为乡村旅游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于优化乡村旅游的品质,充实乡村旅游的内涵,促进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以及乡村环境风貌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为了防止火区火势蔓延及其他次生事故的发生,需要快速封闭火区。结合工作面巷道布置和火区危险程度,提出了水淹法和封堵漏风封闭工作面火区,并通过分析火区发火的原因,确定了
采用HF/ 6-31 G*方法优化分子构型,在此基础上用CPHF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多种基团取代的2-苯基苯并咪唑衍生物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βvec,并对βvec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为进一
赵固一矿主、副、风三井筒采用冻结法施工,随着冻结段地层解冻,井筒淋水不断增大。分析了井筒支护、水文地质、井筒涌水等情况,采用科学的注浆方式,选择合理的注浆参数和施工
采用G98W程序包中的HF方法和6-31g(d)基组对135个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分子和二苯并呋喃进行了全几何优化计算.以计算所得的分子轨道能量、原子电荷作为PCDFs分子结构描述
传统的人工洒水方式存在着施工环节多、作业时间长、占人员多和除尘效果差等问题,且受巷道电源、水源等条件的限制,除尘质量还难以保证。为解决上述问题,将逆变电路和脉冲宽度调
在室温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芳氧基邻苯二腈化合物,应用无素分析、1HNMR、IR确定了它们的结构,讨论了不同取代基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酚的芳环上有推电子基时反应容易进行;酚
介绍了大连开发区供热有限公司建立供热微机监控系统的过程和实际应用情况,突出了该系统在供热行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用密度泛函方法在QCISD(T)/6-311++G**//B3LYP/6-311G*水平上研究了气相反应C3H++N的反应机理.得到了不同能量产物的可能的反应通道,获得反应势能面.整个反应为多通道反应,经
分析了当前国内高校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问题,结合浙江大学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构建的一些
合成了[Co(N-(2-吡啶基甲基)-N,N-二甲基乙二胺)(2-(氨基甲基)吡啶)CL][ZnCl4]体系的三个异构体,将配合物用H2ZnCl4结晶,1HNMR检测表明它们是标题体系中的异构体,并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