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的精神创造,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与社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革新都会在语言中有所反映,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反映这种变化和技术革新的新词语的产生或者某些原有词语词义的变化:如词义的转移、扩大、缩小等。语言词义的变化,又折射出社会发展变化的概貌和特点,例如,我们对于常用的单音节名词“票”和“卡”的使用频率以及它们的词义变化,变化之后作为构词语素产生的大量的双音节和多音节词等现象必然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发展、变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社会生活的变化必然会在语言中得到反映,尤其是语言的词汇方面。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汉语言方面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卡”词的日益增多和“票”词的日渐减少。看起来,是个别词语使用频率的变化,也符合汉语词汇的消长变化规律,不足为奇。但是,如果从语言文化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去观察,在一定意义上,它能折射出我国当前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面貌。故此,本论文将根据语言学关于语言与社会关系的有关理论和语言文化学、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研究“票”和“卡”的语用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企图从表示凭证意义的“票”的使用范围的变化,来研究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以及透过“卡”单音节的构词语素产生的大量的词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来观察两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精神风貌和经济生活特点。从而树立“语言是社会发展的镜像”的观点,同时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撰写,以期提高笔者通过语言现象观察社会问题的能力。 “票证”作为计划经济年代的一个符号,标志着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和物质资料的消费状况,它是计划经济年代的社会生活的缩影。而“卡”一进入改革开放的时代,就取得了“显赫的地位”,几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而“票”及由“票”构成的复合词却慢慢地淡出社会生活的范围。但是,它也有过“辉煌”的时期,当“票”的使用频率愈来愈高的时候,“票”的构词能力也愈来愈强,构成了种类繁多的复合词;而今,在很多方面,“卡”替代了“票”的地位,反映出与前者截然不同的社会生活面貌:那时,“票”和由“票”构成的词语越多,越反映出社会物质生活的贫乏;今天,“卡”和由“卡”构成的词语越多,越反映出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一多一少,不仅反映了汉语词汇的消长变化,而且折射出它所服务的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由此,我们可以从语言词语的消长变化中,窥测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而正确认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语言观。 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概念界定、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创新点和难点、研究理论和方法以及语料来源。 第二部分,主要对“票”、“卡”进行语言本体的描写,包括对“票”、“卡”各自义项的描写及其作为词根语素的构词特点。 第三部分,重点论述计划经济时代作为凭证的“票”及其作为构词语素产生的大量的语汇所表现出来的社会语言学和语言文化学方面的意义,透过对这些“票”的词语进行分析、研究,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概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卡”这个外来词自从引入汉语后,便自然地“沾上”了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气息,涌流着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血液”,通过“卡”所产生的大量语汇显示出来的信息所展现给我们的社会图景,这是本论文要重点论述的内容。 第五部分,对本论文的总结,透过“票”、“卡”词义的消长变化,窥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反过来我们又可以透过不同社会的时代特征,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不同时代的语言特点。最后陈述本文的不足。